李白《塞下曲》第壹首: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隨和抱這兩個字都煉得很好。鼓是進軍的信號,所以只有隨字最合適。宵眠抱玉鞍要比伴玉鞍、傍玉鞍等等說法好得多,因為只有抱字才能顯示出枕戈待旦的緊張情況。
杜甫《春望》第三四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濺和驚都是煉字。它們都是動詞:花使淚濺,鳥使心驚。春來了,鳥語花香,本來應該歡笑愉快;現在由於國家遭逢喪亂,壹家流離分散,花香鳥語只能使詩人濺淚驚心罷了。
毛主席《菩薩蠻·黃鶴樓》第三四兩句: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鎖字是煉字。壹個鎖字,把龜蛇二山在形勢上的重要地位充分地顯示出來了,而且非常形象。假使換成夾大江之類,那就味同嚼蠟了。
毛主席《清平東·六盤山》後闋第壹二兩句: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卷字是煉字。用卷字來形容紅旗迎風飄揚,就顯示了紅旗是革命戰鬥力量的象征。
毛主席《沁園春·雪》第八九兩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舞和馳是煉字。本來是以銀蛇形容雪後的山,蠟象形容雪後的高原,現在說成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靜態變為動態,就變成了詩的語言。舞和馳放到蛇和象的前面去,就使生動的形象更加突出。
毛主席七律《長征》第三四兩句: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騰和走是煉字。從語法上說,這兩句也是倒裝句,本來說的是細浪翻騰、泥丸滾動,說成騰細浪、走泥丸就更加蒼勁有力。紅軍不怕遠征難的革命氣概被毛主席用恰當的比喻描寫得十分傳神。
杜甫《恨別》第三四兩句:草木變衰行劍外,幹戈阻絕老江邊。老字是形容詞當動詞用。詩人從愛國主義的情感出發,慨嘆國亂未平,家人分散,自己垂老滯留在錦江邊上。這裏只用壹個老字就充分表達了這種濃厚的情感。
毛主席《沁園春·長沙》後闋第七、八、九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糞土二字是名詞當動詞用。毛主席把當年的萬戶侯看成糞土不如,這是蔑視階級敵人的革命氣概。糞土二字不但用的恰當,而且用得簡練。
形容詞即使不用作動詞,有時也有煉字的作用。王維《觀獵》第三四兩句: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這兩句話***有四個句子形式,枯、疾、盡、輕,都是謂語。但是,枯與盡是平常的謂語,而疾與輕是煉字。草枯以後,鷹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詩人不說看得清楚,而說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盡以後,馬蹄走得更快了,詩人不說快,而說輕,輕比快又更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