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海納百川的詩句

關於海納百川的詩句

1. 描寫“海納百川”的詩句是什麽

描寫“海納百川”的詩句出自《金門答蘇秀才》,作者:唐代:李白,全文如下:

君還石門日,朱火始改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折芳愧遙憶,永路當日勖。

遠見故人心,平生以此足。

巨海納百川,麟閣多才賢。

獻書入金闕,酌醴奉瓊筵。

屢忝白雲唱,恭聞黃竹篇。

恩光照拙薄,雲漢希騰遷。

銘鼎倘雲遂,扁舟方渺然。

我留在金門,君去臥丹壑。

未果三山期,遙欣壹丘樂。

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

願狎東海鷗,***營西山藥。

棲巖君寂滅,處世余龍蠖。

良辰不同賞,永日應閑居。

鳥吟檐間樹,花落窗下書。

緣溪見綠筱,隔岫窺紅蕖。

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

月出石鏡間,松鳴風琴裏。

得心自虛妙,外物空頹靡。

身世如兩忘,從君老煙水。

賞析:此詩作於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載)。當時李白正待詔金門。揚雄《解嘲》:“歷金門,上玉堂。”應劭註:“金門,金馬門也。”蘇秀才,名不詳。李白在詩中寫道:“得心自虛妙,外物空頹靡”。從詩中“我留在金門,君去臥丹壑”兩句來看,蘇秀才的隱居之處確實非凡:“鳥鳴檐間樹,花落窗下書。緣溪見綠筱,隔岫窺紅蕖。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月出石鏡間,松鳴風琴裏”。李白向來對這種自然造化的勝景就壹往情深,於是就想象著蘇秀才壹定在眷戀自己,以至於“身世如兩忘,從君老煙水”。待詔金門的李白似乎按捺不住內心的期盼,表示身世兩忘,跟隨蘇秀才在大自然中終老壹生。“得心自虛妙”的“得”既指蘇秀才,當然也包括李白在內。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2. 求涉及海納百川、力爭上遊的詩或詞句

《憶秦娥·婁山關》毛澤東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行路難·其壹》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天地,誰主沈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裏——毛澤東

3. 《莊子.海納百川》古詩

《莊子·秋水篇。

河伯與北海》:"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納之。” 原文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

’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

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壹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壹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河伯曰:“然則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

是故大知觀於遠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無窮。證向今故,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知時無止。

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明乎坦塗,故生而不說,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

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觀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議者皆曰:‘至精無形,至大不可圍。

’是信情乎?” 北海若曰:“夫自細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故異便。

此勢之有也。夫精粗者,期於有形者也;無形者,數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圍者,數之所不能窮也。

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動不為利,不賤門隸;貨財弗爭,不多辭讓;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賤貪汙;行殊乎俗,不多辟異;為在從眾,不賤佞諂;世之爵祿不足以為勸,戮恥不足以為辱;知是非之不可為分,細大之不可為倪。

聞曰:‘道人不聞,至德不得,大人無己。’約分之至也。”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內,惡至而倪貴賤?惡至而倪(ní)小大?”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

知天地之為稊米也,知毫末之為丘山也,則差數睹矣。以功觀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則萬物莫不有;因其所無而無之,則萬物莫無。

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無,則功分定矣。以趣觀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則萬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則萬物莫不非。

知堯、桀之自然而相非,則趣操睹矣。昔者堯、舜讓而帝,之、噲讓而絕;湯、武爭而王,白公爭而滅。

由此觀之,爭讓之禮,堯、桀之行,貴賤有時,未可以為常也。梁麗可以沖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騏驥驊騮壹日而馳千裏,捕鼠不如貍狌,言殊技也;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

故曰:蓋師是而無非,師治而無亂乎?是未明天地之理,萬物之情也。是猶師天而無地,師陰而無陽,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語而不舍,非愚則誣也!帝王殊禪,三代殊繼。

差其時,逆其俗者,謂之篡夫;當其時,順其俗者,謂之義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惡知貴賤之門,小大之家!” 河伯曰:“然則我何為乎?何不為乎?吾辭受趣舍,吾終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觀之,何貴何賤,是謂反衍;無拘而誌,與道大蹇。

何少何多,是謂謝施;無壹而行,與道參差。嚴乎若國之有君,其無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無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畛域。

兼懷萬物,其孰承翼?是謂無方。萬物壹齊,孰短孰長?道無終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

壹虛壹滿,不位乎其形。年不可舉,時不可止。

消息盈虛,終則有始。是所以語大義之方,論萬物之理也。

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

何為乎,何不為乎?夫固將自化。” 河伯曰:“然則何貴於道邪? ”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達於理,達於理者必明於權,明於權者不以物害己。

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也,言察乎安危,寧於禍福,謹於去就,莫之能害也。

故曰:‘天在內,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躑躅而屈伸,反要而語極。”

曰:“何謂天?何謂人?”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