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逢端午粽香滋,檐下楣前艾壹枝。
競渡龍舟旗獵獵,閑觀童叟岸依依。
楚鄉遺俗迄今在,屈子冤魂亙古持。
多少英靈悲闋頌,離騷恨賦萬人癡.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裏,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 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
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汨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
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
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2.以“棕葉飄香話端午”為主題對五言對聯同早
今我旗講題目《祭端午 弘揚傳統文化》 五月初五粽葉飄香端午節端午節我傳統節關於歷我想少同都些解 據《史記》記載春秋期楚位臣屈原倡導舉賢授能聯齊抗秦卻遭其貴族強烈反屈原迫離職趕都城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求索等現讀起仍能受屈原氣節偉岸秦軍攻破楚都城屈原眼看自祖侵略刀割於五月五抱石投江死自命譜寫曲壯麗主義樂章
我家2008端午節設立家定節讓同充受端午節氛圍要忘記我傳統文化
隨著代變遷外文化舉入侵部再眷顧流傳幾千傳統文化目光轉向聖誕節、愚節西節面種現狀我更加要重視傳統文化理解習並且要熱保護我民族傳統
能同知道我幾千流傳端午節幾前已經亞洲某拿向聯合教科文組織申請家文化遺產並獲功看我家傳統文化卻別文化遺產我除驚訝尷尬更應該問自我傳統文化解少習少做少貢獻呢?
傳統節五彩繽紛傳統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類獨特文化記憶祖先創造歷史文化遺存我必須高度重視華文明需要我***同傳承 同讓我積極習保護我傳統節傳統文化讓古華夏文明煥發新風采!
我旗講結束謝謝家!
3.形容粽子的詩句1、《六幺令·天中節》
宋代 蘇軾
粽葉香飄十裏,對酒攜樽俎。
譯文:粽子的葉子香氣撲鼻,香飄十裏,端起酒杯壹起對杯喝酒。
2、《乙卯重五詩》
宋 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壹笑向杯盤。
譯文:
端午節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
詩人吃了兩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
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壹年能平安無病。
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擴展資料:
《乙卯重五詩》寫作背景
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紹興隱居。“重五”,即端午節。
《乙卯重五詩》這首五律具體描寫了南宋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了兩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枝。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壹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來。從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風俗,既有紀念屈原的意思,又有衛生保健的內容。
4.六句古詩大全六局古詩大全:
1、《遊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翻譯: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壹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2、《憶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翻譯:江南的風景多麽美好,風景久已熟悉。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3、《金陵酒肆留別》
唐代: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翻譯:春風吹起柳絮,酒店滿屋飄香,侍女捧出美酒,勸我細細品嘗。金陵年輕朋友,紛紛趕來相送。欲走還留之間,各自暢飲悲歡。請妳問問東流江水,別情與流水,哪個更為長遠?
4、《漁翁》
唐代: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壹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翻譯:傍晚,漁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曉,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煙銷雲散旭日初升,不見他的人影;聽得乃壹聲櫓響,忽見山青水綠。回身壹看,他已駕舟行至天際中流;山巖頂上,只有無心白雲相互追逐。
5、《七步詩》
三國: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翻譯:煮豆來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豆稭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裏面哭泣。豆子和豆稭本來是同壹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稭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5.作文《又是粽葉飄香時》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壹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壹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壹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幹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壹個鍋裏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 解開紮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裏藏著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裏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壹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壹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壹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壹大包,壹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淩淩,獸頭淩處雪微微.沖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
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劃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壹天村裏都會組織壹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
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壹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壹個大大的龍頭。
十多個人坐在壹起,奮力地劃槳前進,力爭第壹個到達終點。盡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濕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
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
.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裏的大祠堂內吃壹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裏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麽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壹點也不過癮。
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
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
威風,震撼。
.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
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妳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壹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壹種欽佩,贊頌。
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壹番滋味。 2008年,又壹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壹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妳。
端午節包粽子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壹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壹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幹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
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壹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裏,和在壹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壹道工序,妳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壹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壹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妳讓細線系在什麽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麽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
因為從鍋裏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
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壹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壹般的甜蜜。
端午節的夜晚 今天是壹個特殊的日子那就是農歷初五——端午節。 爸爸下班回到家,我急忙對爸爸媽媽說:“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去朱家角逛壹圈吧!那裏壹定非常熱鬧!”爸爸媽媽說:“好啊!”……朱家角是壹個非常有名的古鎮,那裏的房子和壹般的房子不同,那裏的房子都非常地古老和漂亮…… 端午節夜晚的朱家角真熱鬧啊!走在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