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南朝的沈約的悼亡詩是?

南朝的沈約的悼亡詩是?

悼亡詩

——沈約·南朝

去秋三五月,今秋還照梁。

今春蘭蕙草,來春復吐芳。

悲哉人道異,壹謝永銷亡。

屏筵空有設,帷席更施張。

遊塵掩虛座,孤帳覆空床。

萬事無不盡,徒令存者傷!

作者:

沈約(441年-513年):南朝梁文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人。歷

仕宋、齊二代,後助梁武帝登位,官尚書仆射,封建昌縣侯,仕至尚 書令,卒謚隱。政

治上主張嚴格區分士族與庶族,維護封建門閥制度。詩風浮靡,著意雕飾,與謝朓、王

融等皆註重聲律,時號“ 永明體”。所創“ 四聲八病”之說,在聲律方面為詩歌創作

做了許多規定,對五言古體詩向律詩的轉變有壹定影響。曾據何承天、徐爰等宋史舊本

,稍加更益,撰成《宋書》。所著有 《四聲譜》、《齊紀》、《沈約集》等,已佚。明

人輯有《沈隱侯集》。

背景:

這首詩是沈約為悼念亡妻而作。沈約詩最突出的特點便是‘清怨’,這首詩集中體現了

沈約的清怨之風。詩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恒來反襯人生易逝、壹去不返的悲 哀;後半將

悲傷的情感同淒涼的環境融為壹處,情狀交現,悲愴靡加。沈約的這首悼亡詩對後世以

離別哀亡的為題材的詩詞作品有較大影響。把南朝之前類似作品的 哀而不傷(如潘安《

悼亡詩》)的境界真正推向哀傷並茂的新境界。

另外值得壹提的是,關於‘沈腰’之說。《梁書·沈約傳》載:沈約與徐勉素善,遂以

書陳情於勉,言己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以此

推算,豈能支久?”後因以“沈腰”作為腰圍瘦減的代稱。李煜詞中有“沈腰潘鬢消磨

”壹句,明代詩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帶三圍恨沈郎”之詩句,均典指沈

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