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先生,祖籍福建,是壹位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具有濃厚民族情結的文人學者。由於歷史原因,遷居臺灣,寫過很多鄉愁題材的詩,被稱為“鄉愁詩人”。
《鄉愁》壹詩,總***四節,詩人按照時間順序將抽象的“鄉愁”依次比喻為具體的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表達了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個階段不同時期的濃濃鄉愁。全詩句式整齊,每壹節都由結構相似的四句組成,首句“起”,次句“承”,三句“轉”,尾句“合”,構成“起承轉合”的模式。字詞均衡、分行分節、句式相似的嚴格制約,給朗讀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容易給人以單調、死板的感覺,聽著沒意思,還不如自己來閱讀。但是,詩歌前兩節跟後兩節表達的感情的輕重是不同的。因此,《鄉愁》壹詩朗讀,必須打破字詞、句式的約束,註意語勢、節奏、停頓、快慢、重音等。當然,不能不管詩歌的各種規律,隨意表達,拉腔拖調,有音無義,忽長忽短,忽高忽低,沒有壹點束縛。
小時候,壹枚小小的郵票從千裏之外搭載著裝滿母親牽掛的信封,跋山涉水,歷盡被隨時遺失的危險後,緊緊貼在詩人幼小的胸膛,溫暖著詩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