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於丹的《莊子》心得,很受啟發。特別是其中的壹個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讓我感觸很大。她說,我們做事就要像牧羊人壹樣,只要看好最後壹只羊就好了。最後壹只羊趕上了,其他的羊就會跑得快了。而現實中,有很多人只看著自己的頭羊沾沾自喜,卻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經落下了很多了。和這個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壹個木桶是由許多片木板組成了的,要看這壹個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壹塊木板而不是最高的壹塊木板。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學生,其實妳看壹看,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其實在日常的學習中,並不需要老師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們幫助的是那些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我們只有抓好了學習落後的學生的成績,那麽我們壹個班的成績也就會好了。那些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就像是那只最後的羊壹樣,只有抓好他們的成績才是最主要的。當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當性。我們對於學習壹帆風順的學生還要有更高壹層的要求。要讓他們有壹定的學習方法。能夠自主學習,老師只是給予壹定的指導就好了。
這壹次的《百家講壇》讓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講壇》是個好欄目。有時間會常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