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客來問念佛理,我說此問從何起。
念佛是我我是誰,佛我究竟何為體。
水中月影鏡中面,水月鏡面從何現。
何者是假何者真,請君問取鏡中人。
城中娥眉女,珠佩何珊珊。鸚鵡花前弄,琵琶月下彈。
長歌三月響,短舞萬人看。未必長如此,芙蓉不耐寒。
桃花欲經夏,風月催不待。訪覓漢時人,能無壹個在。
朝朝花遷落,歲歲人移改。今日揚塵處,昔時為大海。
有人把椿樹,喚作白栴檀。學道多沙數,幾個得泥丸。
棄金卻擔草,謾他亦自謾。似聚砂壹處,成團也大難。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壹個土饅頭。
世間何事最堪嗟,盡是三途造罪楂。不學白雲巖下客,壹條寒衲是生涯。
秋到任他林落葉,春來從妳樹開花。三界橫眠無壹事,明月清風是我家。
身如菩提樹,
心似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
菩提本非樹,
明鏡變非臺。
本來無壹物,
何處惹塵埃?
十大經典佛語
經典壹:壹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
(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壹旦失口,往往壹絲脆
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
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
痛苦。
經典五:壹花壹世界,壹佛壹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壹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2.關於“佛與蓮花”詩句有哪些1、《淥水曲》
唐代:李白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釋義: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發著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荷花姿態嬌媚好像有話要對我說,卻愁壞了我這個搖船人。
2、《青陽渡》
魏晉:佚名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釋義:青青的荷葉蓋住了盈盈綠水,芙蓉穿上了紅衣服。水下有連成線的藕,上面有大頭蓮子。
3、《曲池荷》
唐代: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釋義:輕幽的芳香朗繞在彎曲的池岸,圓實的花葉覆蓋著美麗的水池。常常擔心蕭瑟的秋風來得太早,使妳來不及飽賞荷花就調落了。
4、《采蓮曲》
唐代: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釋義:菱葉在水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采蓮的小船輕快飛梭。采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 ,壹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5、《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釋義: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荷葉接天望不盡壹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3.與“佛蓮花”有關的詩句有哪些1、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唐代:李白《淥水曲》 2、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魏晉:佚名《青陽渡》 3、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唐代:盧照鄰《曲池荷》 4、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唐代:白居易《采蓮曲》 5、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代: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6、四面垂楊十裏荷,問雲何處最花多。
畫樓南畔夕陽和。 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
且來花裏聽笙歌。——宋代:蘇軾《浣溪沙·荷花》 7、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清代:石濤《荷花》 8、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壹片笙歌醉裏歸。
——宋代: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蓮花,又稱荷花。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征物。
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系在壹起。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凈飯王處。
凈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象天仙壹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壹個人騎著壹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鉆入她的腹中。
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壹頭白象入胎。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艷的綠色領口花邊象壹片蓮葉,她的臉兒象壹朵綻開的蓮花。
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裏的花木都壹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象車蓋壹樣的蓮花。佛祖壹出世,便站在蓮花上,壹手指天,壹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壹步壹蓮花,***18蓮花。
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
4.蓮花與佛教寓意在唐宋詩詞蓮花,又稱荷花。
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征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系在壹起。
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凈飯王處。凈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象天仙壹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
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壹個人騎著壹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鉆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壹頭白象入胎。
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艷的綠色領口花邊象壹片蓮葉,她的臉兒象壹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裏的花木都壹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象車蓋壹樣的蓮花。
佛祖壹出世,便站在蓮花上,壹手指天,壹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
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壹步壹蓮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貞潔,傲霜鬥雪;蘭花幽香,清麗典雅;竹高有節,青翠碧綠;菊花孤傲,千姿百態,而我佛祖卻獨自鐘情於蓮花。這是由於古印度很早就有愛蓮的風氣。
人們苦於國土氣候炎熱,對春夏之際開放的蓮花,尤其感覺愜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從初創時起,就註意順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蓮花就常在佛經之中屢屢引喻。
如佛經上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而凈土的蓮花千瓣以上。《楞嚴經》雲:“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蓮上……”。
《維摩經·佛國品》曰:“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諸經要解》說:“故十方諸佛,同生於淤泥之濁,三身證覺,俱坐於蓮臺之上”。
可見,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凈。說明它生於淤泥,綻開於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層內涵。
同時蓮花在炎熱夏季的水中盛開,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也就是說,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所以蓮花是從煩惱中解脫而生於佛國凈土的聖人化身。
佛祖就是出於淤泥間挺然而出,證得正覺,得大自在。雖然超脫凡俗卻不離世間法。
蓮與佛教所主張的出世人格,有著天衣無縫般的契合。佛教認為,人間煩惱多於恒河沙數,迷失自我如同陳淤積垢。
有誌者應該努力修行,凈化自我,不受汙染,超凡脫俗,追求到達清凈無礙的境界。蓮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來象征佛教的這種理想。
況且,蓮花本身也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蓮貴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艷且鮮;潔身自處,傲然獨立;其根如玉,不著諸色;其莖虛空,不見五蘊;其葉如碧,清自中生;其絲如縷,綿延不斷;其花莊重,香馥長遠;不枝不蔓,無掛無礙;更喜蓮子,苦心如佛;諄諄教人,往生凈土。
唐朝詩人李商隱贊譽荷花曾寫下著名的詩句: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煞人! 另外,按照佛教的說法:三界的眾生,以淫欲而托生;凈土的聖人,以蓮花而化身,並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現。既然蓮花代表佛祖清凈的法身,莊嚴的報身,於是便成了佛教藝術的重要題材,也是佛寺中經常見到的吉祥物。
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畫畫有蓮花。中國敦煌、雲崗、龍門石窟,都有很多以蓮花為內容的藝術構想。
象龍門石窟的賓陽洞雕有蓮花裝飾圖案以及蓮花洞窟頂上的蓮花獨具特色。就是在壹般的大小寺廟裏,佛、菩薩的雕塑也離不開蓮花,不是高踞蓮花座上,就是手持蓮花,註目凝思。
就連世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也是以蓮為伴,觀音的許多形象都將蓮花作為陪襯:白衣觀音,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臥蓮觀音,臥於池中蓮花之上;施樂觀音,右手支頰,左手在膝頭撚蓮花;壹葉觀音,乘蓮花漂行於水面;威德觀音,坐於巖畔,左手持蓮花;多羅尊觀音,手持青蓮花;不二觀音,坐於蓮葉之上;持蓮觀音,坐在蓮葉上,雙手持蓮花……。所以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凈土佛國的聖賢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花臺之上,以代表其清凈莊嚴。
可見,蓮是佛國凈土的象征。 不僅如此,蓮還與佛教醫學有著密切關系。
蓮花含有豐富的營養,既可食用又可藥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帶露(下轉86頁)(上接50頁)的蓮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蓮花以駐顏益色。
蓮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確能潤澤膚色。初放鮮嫩的蓮花用開水泡飲,其汁翠綠清香,有清暑解熱和生津開胃之功效。
蓮的地下根莖稱為蓮藕。相傳佛祖的十大弟子之壹舍利弗患有肺結核,目犍連來探望他,並得知舍利弗喜歡吃蓮藕,就帶些新鮮蓮藕讓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蓮藕後果然病愈。
後來,佛祖弟子經常用蓮藕作為藥用來治病,並發現了蓮藕的許多藥用價值。 當今,蓮花在佛教被尊為“聖物”。
佛教的蓮花象征完全壹派東方文化的風尚,寧靜、愉悅、超脫和微笑。無量佛如蓮,無邊佛如蓮,人生亦應如蓮,安祥則步步生蓮。
因此,蓮花所蘊含清凈的功德與清涼的智慧。
5.描寫蓮花的詩句,越多越好<;憶蓮>>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訪蓮>>
友人致電來,
邀我遊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癡。
<<;種蓮>>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對蓮>>
古柳垂堤風淡淡,
新荷漫沼葉田田。
白羽頻揮閑士坐,
烏紗半墜醉翁眠。
遊夢揮戈能斷日,
覺來持管莫窺天。
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
<<;采蓮>>
燕園不可采蓮
蓮葉空自田田
無魚戲在蓮中
我亦難入蓮間
<<;畫蓮>>
朱顏碧墨放池畔
舞袖揮毫對玉蓮
盡態極妍宛若生
壹脈幽香把君難
<<;賞蓮>>
炎夏雨後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詠蓮>>
池塘壹夜風雨,
開起萬朵紅玉;
憐君自來高格,
愛蓮誰若敦頤。
<<;問蓮>>
花中君子來哪方
婷婷玉立展嬌容
暖日和風香不盡
伸枝展葉碧無窮
縱使清涼遮炎夏
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願纖塵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贊蓮>>
陸上百花競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
七月流火送清涼
<<;夢蓮>>
京北秋來風景異,
天高雲淡雁迷離;
踏破鐵嶺無覓處,
尋遍荷塘空水遺;
無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勝雪傾心起;
何故幽嘆無緣見,
夏風十裏壹潭碧。
<<;殘蓮>>
蕭瑟秋風百花亡
枯枝落葉隨波蕩
暫謝鉛華養生機
壹朝春雨碧滿塘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有壹個富家公子喜歡上了姐姐
於是千方百計討她歡心~
姐姐提了壹個要求
那就是想在明年春天的時候看到
十裏的紅蓮 沒有任何雜色的紅蓮~
公子答應了 於是他買下了京城 最繁華的地段
建了壹個十裏的荷塘
為的就是 能讓自己喜歡的女孩看到 美麗的蓮海~
他以為自己能成功
他卻不知道 他們兩個姐妹是不會分開的
這樣 春天來的時候 在十裏的紅蓮中
卻恰恰有了壹朵白蓮。。.
6.橋. 蓮花,佛 的詩句描寫蓮花的古詩詞
1、《采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2、《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唐·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3、《東林寺白蓮》
唐·白居易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
白日發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
4、《荷花》
清·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5、《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煙氣籠青閣,流文蕩畫橋。——《春日侍宴幸芙蓉園應制》李嶠
2、妳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妳。朱自清——《威尼斯的橋》
3、星橋他日創,仙榜此時開。——《安樂公主移入新宅侍宴應制》宗楚客
4、虹橋千步廊,半在水中央。天子方清暑,宮人重暮妝。——《雜曲歌辭·天長地久詞》盧綸
5、橋北雨余春水生,橋南日落暮山橫。問君對酒胡不樂?聽取菱歌煙外聲。——《過杜浦橋二首:其二》陸遊
6、北去橫橋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後挽歌》朱子奢
7、三兩漁莊老樹邊,漁娃補網橛船頭。板橋茅屋湖南埭、帶雨拕花更可憐。——《鑒湖柳枝詞十二首》
8、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遊俠篇》陳子良
9、回首渭橋東,遙憐春色同。青絲嬌落日,緗綺弄春風。——《采桑》劉希夷
10、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壹條條。——《題情盡橋》雍陶
7.經典愛情蓮花詩句大全、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壹莖孤引綠,雙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詠同心芙蓉詩》隋·杜公瞻
2、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唐·李商隱
3、鑿破蒼苔漲作池,芰荷分得綠參差。曉開壹朵煙波上,似畫真婦出浴時。——《詠蓮》宋·杜衍
4、玉雪竊玲瓏,紛披綠映紅;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蓮藕花葉圖》元·吳師道
5、雨餘無事倚闌幹,媚水荷花粉未乾。十萬瓊珠天不惜,綠盤擎出與人看。——《荷花》宋·王月浦
6、湧金門外涼生早,無數荷花鬥嬌好。自憐貧病不出門,無奈心情被花惱。夜來壹雨愁思濃,晚看玉露垂庭草。便須扶杖買蘭舟,莫待紅妝被霜老。——《荷花》宋·湛道山
7、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多謝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蓮葉》唐·鄭谷
8、壹雨池塘水面中,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雨後池上》宋·劉頒
9、壹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壹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裏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愛煞江南。——《水仙子·詠江南》元·張養浩
10、夜深庭院寂無聲,明月流空萬影橫。坐對荷花兩三朵,紅衣落盡秋風生。——《秋初夜坐》 元·趙雍
11、秀樾橫塘十裏香,水花晚色靜年芳。胭脂雪瘦薰沈水,翡翠盤高走夜光。山黛遠,月波長。暮雲秋影照瀟湘。醉魂應逐淩波夢,分付西風此夜涼。——《鷓鴣天.賞荷》金·蔡松年
12、斜雨飛絲織曉空,疏簾半卷野亭風。荷花開盡秋光晚,零落殘紅綠沼中。——《北亭》唐·李群玉
13、小橋劃水剪荷花,兩岸西風暈晚霞。恍似瑤池初宴罷,萬妃醉臉沁鉛華。——《荷花》宋·白玉蟾
14、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重重青蓋下,千嬌照水,好紅紅白白。每悵望,明月清風夜,甚低迷不語,妖邪無力。終須放,船兒去,倩香深處住,看伊顏色。——《荷花媚·荷花》宋·蘇東坡
15、西子湖邊水正肥,鴛鴦雙浴濕紅衣。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風不肯飛。——《湖邊》宋·崔復初
16、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采蓮曲二首》唐·王昌齡
17、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風起湖難渡,蓮多采未稀。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采蓮曲》梁·蕭綱
18、團團堤路行無極,壹株壹步楊柳碧。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鬢邊簪不得。——《東湖看荷花呈願父》宋·宋自遜
19、田田八九葉,散點綠池初。嫩碧才平水,圓陰已蔽魚。浮萍遮不合,弱荇繞猶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新荷》唐·李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