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陶淵明任性的詩句

關於陶淵明任性的詩句

1.陶淵明的關於尊嚴的詩句

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

(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 盛年不重來,壹日難再晨。 (東晉·陶淵明·雜詩)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只知真隱,苦隱,實在是“隱”這壹行道中最差的選擇。

隱士在中華文化中,是受尊敬和禮贊的人物。他們是種內守文化的代表,他們不怕清貧,不怕遠離世事,固為他們追求有尊嚴的生活,是“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生活,是壹種退去囚系神魂桎梏的自由生活。

自由,多麽美麗誘人的字眼啊!人生而愛自由,然而,自由是有條件的,自由是相對的,自由是要付出代價的。人,有了這種自由,便要失去那種自由。

絕對的自由就是神仙也做不到,因為自由總是要受不自由的制約。 追求精神絕對自由的陶淵明,只能是戴著鐐銬舞蹈的自由之子,他的宿命註定要終生陷在物質的種種不自由之中。

2.陶淵明對人性壯美的詩詞描寫

公元405年,41歲的陶源明不為五鬥米折腰,回到故居。那裏有草屋八九間,幾畝田地。他在那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在那裏“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飲酒,做詩,會友,務農。

陶淵明的歸隱,不為五鬥米折腰是表層原因。更深層的原因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天人合壹”觀,所謂“壹天人,合內外”。中國古人把人看作天地萬物之壹,與宇宙是壹體的。不象今天人們把人當作壹個獨立的個體,異化於天地萬物之外。在哲學上有主體和客體之分,有自我,社會,自然幾個不同的概念。陶淵明在官場,在社會中,他感到與天地萬物的疏離,於是他要回歸故裏,融於天地萬物之中。

陶淵明的歸隱,是道家哲學對儒家哲學的反叛。那就是脫離社會人倫,放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回歸自然。在自然之中,他找到了真,他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對陶淵明而言,回到故鄉務農,就是回歸自然,務農就是直接和自然打交道。

關於自然,中國當代作家梁曉聲說得很好:自然是***和的,而人類的制造物是私有的;自然之物是永恒的,而人類的造物是短暫的。法國啟蒙運動大師盧梭更是認為人類是醜惡的,只有自然是美好的。陶淵明寫道:“羈鳥戀舊林”,他對自然的依戀,就象籠中的鳥依戀山林壹樣。

3.有關陶淵明的詩句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陶淵明《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 陶淵明《飲酒·其五》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陶淵明《飲酒·其五》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 陶淵明《飲酒·其五》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壹》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 陶淵明《飲酒·其五》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壹》

4.有關於陶淵明的詩句

“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

“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這都是性嗜酒的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這是好讀書的

壹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飲酒》其四

讀書:詩書敦素好;寬心應是酒,譴興莫過詩

喝酒:且***歡此飲,吾駕不可回;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讀書好:指讀書能學習到文化知識,所以多讀書是有好處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好(HàO)讀書:指非常喜歡讀書,喜歡學習和接受新的知識,喜歡提高自己文化水平.

讀好書:指壹種殷切的希望和壹種總結.是指讀好書對人的幫助會很大,妳掌握的知識越多,對妳日後的幫助就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