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胡永明:崖麗娟詩歌講座受好評

胡永明:崖麗娟詩歌講座受好評

胡永明

2020年9月20日上午,百友作家沙龍會同浦南文苑在浦南文化館舉辦了“同講普通話 攜手進小康”活動。首先,由該館陸建華同誌受館領導委托向大家作了“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的簡要宣講。接著,由沙龍組織者陳柏有和詩人胡永明先後主持詩歌講座和交流發言。上海文史館《世紀》雜誌副主編、詩人崖麗娟作了精彩詩歌講座,主要談了對詩歌的認識與詩歌創作的經歷和體會。接著,作家張文龍、金瑜、邵天駿、姚海洪和袁德禮交流了感想。最後,大家***祝沈裕慎加入中國作協。中國作協會員袁德禮、張文龍、姚海洪和沈裕慎,上海作協會員金瑜、陳柏有、朱超群、胡永明、邵天駿和崖麗娟,沙龍成員唐根華、蔡吉、舒愛萍、蔡全國、梅常青、朱泰來、吳根山、康永華、周偉良、劉悅、曹祥根、沈煦光、錢坤忠、王妙瑞、王扣貞和唐建華等出席。

崖麗娟談了她對詩歌的認識。她認為,詩歌的定義是: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壹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壹般分行排列,註重結構形式的美。詩歌的基本特點是: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形式是自由的;抒情言誌,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內涵是開放的;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意象經營重於修辭;語言具有音樂美——節奏感、韻律感強。詩歌的表現手法是:賦、比、興和復沓、重叠、跳躍等,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其中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有比擬、誇張、借代等,並分別以徐誌摩《再別康橋》、李白《望廬山瀑布》和白居易《琵琶行》等佳作為例。她認為現代詩歌的分類有多種方法,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種類,重點談了敘事詩和抒情詩,格律詩、自由詩和散文詩,並與大家分享了對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賞析。

崖麗娟談了自己的創作經歷和體會。她說:我初中畢業時,在父親的書櫃裏發現了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萊蒙托夫、葉賽寧的詩集,被優美的詩句迷住了,父親就把這些詩集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了我,我每天翻閱,就這樣詩歌走進了我的生活。1980年開始,從各種報刊上抄詩成了我每日的功課。大學時代,我開始寫詩;讀研究生時,開始發表作品。雖然我學士、碩士的專業都是歷史,但我在1981—1990年這十年中暢遊在詩歌的美麗語言世界裏。上世紀九十年代年起,我在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及其所屬的幾家單位工作了20多年,傳媒行業的快節奏、高壓力、重負荷使我只能心無旁騖地投入工作,只是在日記中以詩歌抒懷。2015年,我先調到上海越劇院任副院長,從戲劇中吸收了大量的藝術營養;2017年,我又調到上海文史研究館任《世紀》雜誌副主編,使我對文字更為敏銳。這些對我重新寫詩都有極大的啟發和幫助。這兩年重新回歸詩歌創作後,我保持旺盛的創作勢頭,短時間裏把多年積澱的思考和感悟集中寫下來,連續兩年出版了2本個人詩集《未竟之旅》和《無盡之河》,我希望自己還能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獻給廣大讀者。感謝那些引領我走上詩歌這條道路的古今中外優秀詩人們,他們詩中的理想、追求、探索、教化、良知、喜悅、痛楚日復壹日地觸碰、撞擊、撫慰著我的心靈,使詩歌成為我生命的壹部分。因為詩歌,我收獲了很多,沈澱了很多,也豐富了很多。感謝生活的饋贈,感謝美好的詩歌帶給我無盡的創作歡樂!崖麗娟還坦誠地談了自己從模仿到創作到創新的創作歷程,並談了自己創作詩歌《隨風而逝》和《愛情的氣息》的立意、構思和手法。

講座結束後,有五位作家先後作了交流發言。國家壹級導演、中國作協會員張文龍說:“剛才聽了講座受到很多啟發,我要由衷地說四個字“刮目相看”。崖麗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這麽好的成績,我向她表示祝賀!”詩人金瑜說:“我是發生疫情以來第壹次參加文學活動,見到了壹些長期勤勉耕耘的朋友。我久聞崖女士大名,她詩歌寫得非常好,講座講得非常好,讓我受益匪淺。”作家邵天駿說:“我經常在《新民晚報》上看到崖老師的詩,她的詩盡管不長,但韻味、意象、情景、畫面感都非常好,所以非常耐看,看了引起許多***鳴。她很有天賦,了不起!”中國作協會員姚海洪說:“我年輕的時候寫過詩,也發表過,後來主要寫小說,已出版十部長篇小說,現在寫紅色戲劇,感謝崖老師和大家!”資深記者、中國作協會員袁德禮說:“剛才聽了崖老師的講座感觸很深,她這樣壹步步走過來不容易。”其他與會人員也紛紛表示崖麗娟的講座講得很精彩很成功,聽了學到許多詩歌方面的知識和創作技巧。

崖麗娟

主任編輯、二級編劇、資深媒體人。現任《世紀》雜誌副主編。

在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工作20余年,發表新聞報道、人物訪談、文藝評論、影視傳媒研究、歷史研究等各類文章100萬字。1980年代開始發表詩歌,作品散見《上海文學》《上海詩人》《山東文學》《滇池》《廣西文學》《安徽文學》《南方文學》《文學港》《青年時代》《歐洲時報》《人民政協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等30多種報刊和各大詩歌平臺。

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上海電影家協會會員、上海市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廣播電視協會會員、上海文史資料研究會會員、上海宋慶齡研究會會員、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理事。

出版詩集《未竟之旅》《無盡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