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分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樸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壹幅畫面:壹輪皎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壹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托的深遠。詩著壹“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天涯***此時”句,是從謝莊《月賦》中“隔千裏兮***明月”化出的。這兩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構成雄渾闊大的意境。望月是實景,懷遠是設想,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也留下聯想和想象的空間。首聯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發開去。
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分析:
“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諧合,“春風”壹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表達了作者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願,這種心願,至結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強化政治色彩來解析《泊船瓜洲》詩的詩意,是很有代表性的。但這樣的解析,卻存在著無法自圓其說的自相矛盾處:詩人既想早日辭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於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辭官的想法,這二者猶如水火,是難以相容的。也有論者斷言,詩人此次復出還政,可謂春風得意,大喜過望,那所謂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戀鄉情緒,不過是虛晃壹槍的矯情之詞而已,是不可以認真對待的。“春風又綠江南岸”,骨子裏說的是對皇恩的感激,是對新法實施前景的樂觀描繪,是詩人內心的還朝施政喜悅的移情於景,詩的感情基調是歡快的,樂觀的。
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分析:
“露從今夜白”這壹句,則是寫出了當時的節氣,而白露又可以和下壹句的明月相互呼應,如此壹來,我們就可以由“白色”這個顏色來感受出當時那種冷清的樣子。
4、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
分析:
“此夜曲中聞折柳”。這壹句的修辭很講究,不說聽了壹支折柳曲,而說在樂曲中聽到了折柳。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僅指曲名。折柳代表壹種習俗,壹個場景,壹種情緒,折柳幾乎就是離別的同義語。它能喚起壹連串具體的回憶,使人們蘊藏在心底的鄉情重新激蕩起來。“何人不起故園情”,好像是說別人,說大家,但第壹個起了故園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嗎? 熱愛故鄉是壹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自己從小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作為祖國的壹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5、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其壹》
分析:
風華正茂時離開家園,回家時已經兩鬢蒼蒼,家鄉的兒童也把他當成外來客。面對著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這壹切怎能不讓他傷懷呢?時光易逝,世事滄桑,彈指間的感慨在樸素無華的語言中自然地抒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