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蘇軾有什麽廣為流傳的書法代表作品?

蘇軾有什麽廣為流傳的書法代表作品?

蘇軾書法,流傳到後世者以墨跡和集帖為多。流傳至今的有《豐樂亭記》、《醉翁亭記》、《司馬溫公碑》、《表忠觀碑》、《中呂滿庭芳》、《羅池廟碑》等。蘇軾著名的墨跡有《天際烏雲帖》、《赤壁賦》、《寒食詩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

《寒食詩帖》奇逸而峭,用筆更加酣暢跌宕,字形方圓長短相間,字勢也欹側有度。這兩首詩,前壹首開始時用筆迂緩,和他本來的特點相似,到“今年又苦雨,兩月秋簫瑟,臥間海棠花,泥汗燕支雪”筆法婉勁,體現出了詩人的纏綿多情。第二首詩筆法比前首要激越,到“那知是寒食,但見鳥銜紙”,又體現了詩人“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的悲憤情懷。看他的書法,字裏行間給人壹種蕭瑟的感覺。在情感的抒發上,人們將它和王右軍的《蘭亭序》和魯公的《祭侄稿》相提並論。

《新歲展慶帖》、《人來得書帖》是蘇東坡在黃州時書寫成的。這些都是送給好友陳季常的。前兩帖,勁媚秀逸,雖然是書劄,卻寫得相當精致。每字入筆、收筆、牽連都交代得非常分明,甚至壹字寫完,牽絲連下壹字時,發現筆落的地方如寫下壹字對通篇章法都會有阻礙,便提起筆重新選定地方再寫。黃州食詩卷如《新歲展慶帖》的“起”、“依”等字,《寒食詩帖》中“泥”、“氏”等字也是這樣。

《祭黃幾道文》是蘇軾兄弟所寫的祭文。蘇軾流傳的墨跡多數是行草。而這篇純粹是楷法,古雅遒逸,筆力勁健,墨氣凝聚,可以說是他的力作。李鴻裔評價:“楷法精整,字外有磬控縱逸之勢。”

《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兩賦是蘇軾所作並親自書寫。墨跡屬於長卷,用筆率真,結體嚴謹,大有“郁屈瑰麗之氣,回翔頓挫之姿”。

《赤壁賦》帖是他在元豐六年被貶到黃州時所寫的。跋文中說:“多難畏事,欽之愛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可見蘇東坡此時有壹種畏懼的心情。書法也寫得謹嚴,他的書法在明代時已經缺少三行,由文征明補充寫完。董其昌跋說:“東坡先生此賦,楚騷之壹變;此書,蘭亭之壹變也。宋人文字,俱以此為極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