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子夜吳歌> 李白
長安壹片月,萬戶擣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良人:丈夫。
玉關情:思念征人遠戍之情。
二.<蝶戀花>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三.<玉 階 怨> 李 白
玉階生白露,
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
玲瓏望秋月。
玉階: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像玉壹般的臺階。
羅襪:用絲羅做成的襪子。
卻下:放下的意思;水晶簾:指用水晶做成的簾子。
玲瓏:晶瑩剔透的樣子。
五.< 春 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六. <憶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美麗的錯誤與閨怨詩
溫庭筠《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1、 這首詩寫什麽?
寫思婦樓頭,望人不歸。用思婦的形象和動態,寫她盼望與遠人團聚的心理。用“獨”寫出的她的孤寂。自然景物的描寫,景中有情,在思婦眼裏:夕陽余輝脈脈含情,綠水悠悠,含恨無窮,不見遠人歸來,芳草離離,蘋花搖曳,讓人愁思滿懷。
2、 這首詩的特點是什麽?
含蓄,精練,用擬人手法借夕陽流水來抒情。
壹、閱讀《錯誤》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妳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妳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1、 從主題上有閨怨詩的痕跡。繼承了含蓄委婉的特點。可以和《悲喜劇》比較閱讀。
本詩寫了壹個女子等待遠人歸來的主題。時光悠悠,蓮花開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街上傳來的馬蹄聲給處於憂愁包圍之中的她帶來希望,但那希望不過是個美麗的錯誤,那不是她所盼望的歸人,而只是壹個過客。
中國文人的怨婦情結
讀唐詩時,每每驚詫於詩人對“宮怨”、“閨怨”、“春宮”“春怨”之類詩的情有獨鐘,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這類宮怨詩描摹之細膩,刻劃之入微,纏綿緋惻、沈郁感人。幾乎所有的詩人都寫過這方面的詩篇,而且不乏名篇佳構。
中唐朱慶餘曾寫過這樣壹首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姑舅。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如果妳不看此詩的題目,妳真的要被這位新嫁娘羞澀嬌柔所感動。但是當妳看到《閨意獻張水部》這個標題之時,是不是大倒胃口。原來朱詩人的這首詩是在臨考前獻給主考官張籍的壹首意在取媚的詩歌。那位嬌滴滴地向夫君唱個喏:“郎君,妳看奴家的眉眼描畫可是符合時尚”的新嫁娘竟是朱詩人的“夫子”自況了。
真是無獨有偶,這位在朱詩人眼中的高高在上的張主考官也有類似的壹首詩《節婦吟》:“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首詩用現代的話說是:您明知道我有了男人,卻還要贈我華美的珠玉,我對您的心意非常感激,但是我與丈夫曾經發誓生死與***,我只好把珠玉歸還給您,遺憾自己在沒有出嫁的時候就遇到您。坦率地說,當初,我沒有讀到全詩,而知讀“恨不相逢未嫁時”這壹句,內心是非常震撼的,我被這位女性的纏綿緋惻所感動。初讀張籍的全詩,我驚詫於張籍對女性堅貞情感的描寫之細膩。但是當我從資料中了解到,這位“妾”是詩人的自比時,心中竟有點吞怪怪的感覺了。這位朱慶餘心目中的偉大“夫婿”,卻在另壹個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面前自稱“賤妾”了——壹位淚眼婆娑、楚楚可憐的小女子。呵,呵!真是匪夷所思啊。
我突然明白了,中國古代的詩人對“宮怨”、“閨怨”、“春宮”“春怨”之類詩的為何情有獨鐘,為何能把這類詩寫得如此真切感人,因為他們與那些怨郁的女子具有同樣的遭遇,同樣的情懷,中國的文人骨子裏有著奴顏媚膝的怨婦情結,這種情結自屈原始,瓜瓞綿綿,經久不衰。
司馬遷說:女為悅已者容,士為知士者死。良禽擇木而棲,猛獸擇穴而居,中國古代的文人與婦女壹樣從來沒有獲得過獨立的人格,始終是權貴的附庸,他們的生與死,喜與悲,升與降,浮而沈,沒有握在自己的手中。由是,形成了中國文人的依附性和軟骨癥。即使如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也還是向權貴韓朝宗寫過:“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也。”這樣類似求乞的話語。
當在中國歷史上也不乏錚錚鐵骨的“士”,但總體來說這樣“硬漢”是稀有資源,鳳毛麟角。即使是被世上目為不茍同不屈服的“硬漢”,大多不過是“節婦”“烈婦”變種而已。如明朝的方孝孺威武不屈,慷慨就義。但是他所殉之“義”,不過是忠於明惠帝這個老主子罷了。方孝孺在被目為“篡位”的明成祖面前剛直不阿,但在明惠帝面前“俯首貼耳”卻是直不待言。
唐太宗說:人言魏征舉動疏慢,我但覺其嫵媚耳。唐太宗正是看到了中國文人的軟肋。明代被稱為中國的“中國的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湯顯祖也有過類似的話語:“此時男子多化為婦人,側立俯行,好語巧笑,乃得立於時,”對中國文人性格刻劃可謂入木三分,與唐太宗的話異曲同工。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沽之哉,沽之哉,吾待價而沽”,如果賣了壹個好價錢,立於時乃好語巧笑;如果沒有賣壹個好價錢,或者賣不出去,不立於時,則怨恨憂傷。明於此,則可以讀懂中國文人的宮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