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尊嚴的詩句名言

關於尊嚴的詩句名言

1. 關於尊嚴的詩句

關於尊嚴的詩句 1. 關於尊嚴的古詩

不是很多~~

妳就湊合著用吧~~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清)鄭燮以《題竹石》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於謙《詠石灰》

腹中貯書壹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唐)李頎《送陳章甫》

人必自悔然後人悔之,家必自毀然後毀之,國必自伐然後人伐之。

―――《孟子》

2. 關於尊嚴的諺語,詩句名人名言

1、托·伍·威爾遜: 國家的尊嚴比安全更為重要,比命運更有價值。

2、桑塔亞那:詩人的想象力支配現實的程度,說到底,是衡量他的價值和尊嚴的精確尺度。 3、車爾尼雪夫斯基:為人粗魯意味著忘卻了自己的尊嚴。

4、席勒:壹個國家如果不能勇於不惜壹切地去維護自己的尊嚴,那麽,這個國家就壹錢不值。 5、亞裏士多德: 壹個人的尊嚴並非在獲得榮譽時,而在於本身真正值得這榮譽。

6、人必自悔然後人悔之,家必自毀然後毀之,國必自伐然後人伐之。 《孟子》 7、約翰·高而斯華餒:人受到震動有種種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經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強烈的、最持久的則是在個人尊嚴上。

8、盧梭:每壹個正直的人都應該維護自己的尊嚴。 9、羅素:自尊,迄今為止壹直是少數人所必備的壹種德性。

凡是在權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從於其他人統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10、蘇霍姆林斯基:沒有自我尊重,就沒有道德的純潔性和豐富的個性精神。

對自身的尊重、榮譽感、自豪感、自尊心―――這是壹塊磨練細膩的感情的礪石。 11、屠格涅夫:自尊自愛,作為壹種力求完善的動力,卻是壹切偉大事業的淵源。

12、伊·謝·科恩: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驕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評精神的同義詞。自尊心強的人不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優越,而只是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克服自己的缺點。

13、湯因比:人要想對自己的尊嚴有所覺悟,就必需謙虛。的確,人性是尊嚴的,但這樣說還是不甚明確的,也是不完整的。

說人是尊嚴的,這只限於沒有私心的、利他的、富於憐憫的、有感情的、肯為其他生物和宇宙獻身的這種情況。 14、陳家琪:尊嚴是文明,但又像壹層貼在臉上的東西壹樣容易脫落。

15、蒙田:我們可以把我們的財物、生命轉借給我們的朋友,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但是,轉讓尊嚴之名,把自己的榮譽安在他人頭上,這卻是罕見的。 16、李小龍:有時,尊嚴是不容易得到的,為了某些利益,可能會拋棄壹切尊嚴;或為了虛名,尊嚴也不顧了。

總括地說,世人壹般所熱心的是沽名釣譽。 17、王小波:尊嚴就是妳走在任何地方,都被當作壹個人物而不是壹個東西來看待。

3. 有關尊嚴的詩句

1、腹中貯書壹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唐代:李頎《送陳章甫》 釋義:妳胸藏詩書萬卷學問深廣,怎麽能夠低頭埋沒在草莽。 2、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代:於謙《詠石灰》 釋義: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操留在人世間。 3、寧可少活十年,休得壹日無權。

——元代:嚴忠濟《天凈沙·寧可少活十年》 釋義:寧可少活十年,也不可壹日沒有權。 4、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代:鄭思肖《寒菊》 釋義:寧可在枝頭雕謝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 5、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宋代: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釋義:寧可沒有肉吃,也不能讓居處沒有竹子。沒有肉吃不過人會瘦掉,但沒有竹子就會讓人變庸俗。

4. 形容尊嚴的詩句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 李白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清)鄭燮以《題竹石》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於謙《詠石灰》 腹中貯書壹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唐)李頎《送陳章甫》 人必自悔然後人悔之,家必自毀然後毀之,國必自伐然後人伐之。

―――《孟子》 1、托·伍·威爾遜: 國家的尊嚴比安全更為重要,比命運更有價值。 2、桑塔亞那:詩人的想象力支配現實的程度,說到底,是衡量他的價值和尊嚴的精確尺度。

3、車爾尼雪夫斯基:為人粗魯意味著忘卻了自己的尊嚴。 4、席勒:壹個國家如果不能勇於不惜壹切地去維護自己的尊嚴,那麽,這個國家就壹錢不值。

5、亞裏士多德: 壹個人的尊嚴並非在獲得榮譽時,而在於本身真正值得這榮譽。 6、人必自悔然後人悔之,家必自毀然後毀之,國必自伐然後人伐之。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