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原創散文:寫給四季的情書之七月

原創散文:寫給四季的情書之七月

作者//梅軒聽雨

天會焦嗎?海會枯嗎?當然不會。

但是,七月的炙烤仿佛會烤裂天,烘幹海。在烈日的烘烤下,宇宙都驚恐地流淚,所以才常常有雨落傾盆。

我深信,那傾盆的雨,是宇宙的眼淚。

《詩經》講“七月流火”,意思是說入了七月,大火星西行,夏去秋來,天氣逐漸轉涼,炎熱將逐漸消退。可炎熱真的消退了嗎?詩曰“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流火”抑或“留火”,到底哪種說法才算正確呢?

家在北方,心在北方。記得故鄉的七月確實很熱,但總歸時有微涼,所以覺得那句“七月新秋風露早”雖說言過其實,但終究還算貼切。只是這幾十年不知是離家遠了還是心態焦了,壹直覺得七月實在是酷熱難當。酷熱的七月動不動就把悠閑的季節蹂躪壹番,就連雷聲、雨聲、蛙聲合奏的交響曲,也在悠揚中時時流淌出壹種難耐的煩躁感,讓人不知所措,這真是不和諧。我覺得更多的感覺可能還是心態出了問題。但是,否認不了七月的炎熱。否則誰會“手中有扇望河潮”,“攜扙來追柳外涼”?又何至於詩仙都“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這恐怕就不是安逸休閑或豪放灑脫的事兒了。

七月,風長懶,柳多眠。飛鳥絕蹤跡,流水怕回還。七月的花傘擋不住熱浪撲面;七月的荷葉遮不住驕陽滿天。有時墨綠也會枯萎,頃刻淺塘就能蒸幹。光芒爭不老,蟬聲噪正歡。半盞清茗,伏案暢想,未盡雅興濕額頸;壹輪明月,倚欄馳往,方及逍遙洗朱顏。七月是爐火,盡燒心事無處覓;七月是蒸籠,絕燜詩魂尋對難。七月流火?真真是七月似火啊!

不管怎麽說,七月和火是分不開的。

七月是流動的火,它把季節的妖嬈燃爆,不管妳是否接納,都專橫跋扈地釋放著熱情;它把頑強的生命焚燒,無論妳怎樣封堵,都肆無忌憚地張揚著熱烈。七月的火,任性到讓人無可奈何、推辭不得。

或許這就是七月熱情所賜,或許七月的本性就是多情的肆意燃燒吧。只是這如火般的多情太過熾熱,讓人有些懼怕領受。

其實,說七月多情,也未盡然,因為七月更無情,而且七月的無情是痛徹心扉的。

不是嗎?“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牛郎織女的愛情,詮釋著忠貞不渝,但也千秋萬代地痛著世間癡情的兒女。

唐代袁暉有“不如銀漢女,歲歲鵲成橋”的詩句,可壹年壹度的鵲橋,怎能承載得了天上人間相愛的那份沈重。都說“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是何等欺人的謊話!十萬裏,蒼茫霄漢,幾回輪轉?與那壹對兒苦情的人兒來說,這“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安慰,包含了多少淒楚、等待和無奈啊!

何處鵲橋何處斷,年年淚落年年怨。青藤架下,人間多情的女兒家真能聽見鵲橋相會時牛郎織女愛的私語嗎?那是否也聽見了他們幽幽怨怨的哭聲?“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的疑問沒用,河漢能幹嗎?若真能幹,莫不是蒼天突發善心,烤幹銀河只為成全牛郎織女感天動地的愛情?

莎士比亞說:“愛是壹種甜蜜的痛苦,真誠的愛情永不是走壹條平坦的道路的”。而我,此刻卻分明想到了那句:無路可走!情悲,悲情啊!

天庭尚如此,人間有何幸。白居易壹首《長恨歌》,終結不了唐明皇和楊貴妃愛情的悲劇,卻留下了“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千古傷悲。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憐紅顏香消玉殞,嘆明皇愛恨茫茫。心痛如此,壹代帝王也只能“唯將舊物表深情”,祈盼“天上人間會相見”了。能再相見嗎?真是“此生只為壹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癡”啊!憶當初,相逢即壹見傾心,懂得遇流水知音,但終難逃脫“壹別音容兩渺茫”的悲劇結局。

泰戈爾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不能說我愛妳,而是想妳痛徹心脾,卻只能深埋心底”。痛徹心脾、刻骨銘心又能怎樣?“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啊!

壹詩壹場嘆,壹生為壹人。“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地難為情”。長生殿裏,誰還聽得見竊竊私語?馬嵬坡前,有誰去祭奠幽怨的亡靈?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若世間所有的遇見都是久別重逢,那就站在流年的繽紛裏,期盼和等候下壹次重逢吧。

此刻,我仿佛幡然頓悟,七月,那傾盆的雨,那宇宙的眼淚,壹定是為愛情而落的!

七月,慵懶了思想,葳蕤了驕陽;演繹了多情,留下了哀愁。

我該歌妳,還是怨妳?

七月,其實妳烤不焦天,也烘不幹海。

那妳到底是熱情,還是無情?

梅軒聽雨,紫竹香榭平臺作者 :投身軍旅幾十載,奉獻之余,偏讀壹二文字。常有試筆,喜詩詞、散文。其詩文皆註重以實示情,除謳歌軍旅外,多為塗抹鄉思慨嘆之筆。勤奮時偶有小作散見於軍內外報刊雜誌,懶惰時滿足於孤芳自賞,唯壹片鄉情從來不曾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