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贊頌祖國的詩歌,40字

贊頌祖國的詩歌,40字

1、《鷓鴣天·祖國沈淪感不禁》 近現代:秋瑾

祖國沈淪感不禁,閑來海外覓知音。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嗟險阻,嘆飄零。關山萬裏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2、譯文:祖國沈淪危亡忍不住感嘆,東渡日本尋找革命同誌。國土被列強瓜分需要收復,為國家敢於犧牲自己的身體。嘆路途之艱險梗塞,感慨自身漂泊無依。雖然遠隔萬裏也要赴日留學。人們休要說女子不能成為英雄,連我那掛在墻上的寶劍,也不甘於雌伏鞘中,而夜夜在鞘中作龍吟。

3、出處: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朝帝國已經岌岌可危、風雨飄搖。為了尋找革命道路,1904年(光緒三十年),詞人赴日留學,並在日本加入了光復會、同盟會,從此走上救亡圖存的革命道路。該詞為赴日不久的作品,創作時間約為1904年。

擴展資料:

1、註釋:沈淪:沈沒,危亡的意思。不禁(jīn):忍不住。海外:指日本。作者曾東渡日本留學。知音:這裏指革命同誌。金甌(ōu)已缺:指國土被列強瓜分。《南史·朱異傳》:“我國家猶若金甌,無壹傷缺。”金甌:金的盆盂。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於指國土。嗟(jiē)險阻:嘆路途之艱險梗塞。嘆飄零:感慨自身漂泊無依。關山萬裏:指赴日留學。《木蘭詩》:“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作雄行:指女扮男裝。英物:傑出的人物。

2、賞析:上片“祖國沈淪感不禁,閑來海外覓知音”,道是“閑”字,但有感於祖國沈淪,卻未必有“閑”情。開篇兩句,點明此行日本的緣由,也點出了國內的政治局勢。“金甌已缺終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其時列強瓜分中國,堂堂禮儀之邦,卻是衣冠委地,詞人壹拍桌案,聲音陡然壹揚:“為國犧牲敢惜身?”壹句反問,慷慨激昂,擲地有聲。

下片“嗟險阻,嘆飄零。關山萬裏作雄行。”換頭壹折,疏疏三筆,將壹路多少霜風雨雪,輕輕囊括。是蹉跎,是舛磨,陽光寂滅,風雨鮮活。她是壹個革命者,不能也不會為了這些而放慢腳步。有了這樣的信念,關山萬裏,層雲幾重,壹名女子,改換上男兒的裝扮,壹葉槎枒,飄揚過了大海。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歇拍壹韻,似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只恨蒼天,“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只求如今,“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把秋瑾以身許國的決心和敢作雄飛的魄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該詞崢嶸風骨,撐起的正是詞人颯爽的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