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居易文言文

居易文言文

1. 文言文《居即易矣》

原文: 白尚書應舉﹐初至京﹐以詩謁著作顧況﹐顧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乃披卷﹐首篇曰﹕'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即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矣。

'因為之延譽,聲名大振。 譯文: 白居易尚書應進士科考試的時候,第壹次到京城,帶著詩作拜見著作郎顧況,顧況看過姓名,盯著白居易說:“米價正貴,居住也不容易。”

於是打開詩卷,第壹篇寫道“鹹陽原上草,壹歲壹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立刻贊嘆起來:“說得出這話,居住就容易了。”以後顧況就到處贊揚白居易,白居易聲名大振。

2. 文言文《白居易》

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顧況。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

及覽詩卷,至“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乃嘆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

老夫前言戲之耳。”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下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

元和元年,作樂府及詩百余篇,規諷時事,流聞禁中。上悅之,召拜翰林學士,歷左拾遺。

時盜殺宰相,京師洶洶。居易首上疏,請亟捕賊。

權貴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墮井死,而賦《新井篇》,言既浮華,行不可用。”

貶江州司馬。初以勛庸①暴露不宜,實無他腸,怫怒奸黨,遂失誌。

亦能順適所遇,托浮屠死生說忘形骸者。久之,轉中書舍人,知制誥。

河朔亂,兵出無功,又言事,不見聽,乞外,除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遷刑部侍郎。

會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鯁遭擯,乃放縱詩酒。

既復用,又皆幼君,仕情頓而索寞。蔔居履道裏,與香山僧如滿等結凈社。

疏沼種樹,構石樓,鑿八節灘,為遊賞之樂,茶鐺酒杓不相離。嘗科頭②箕踞,談禪詠古,晏如也。

自號醉吟先生,作傳。酷好佛,亦經月不葷,稱香山居士。

與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如滿、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時人慕之,繪《九老圖》。公詩以六義為主,不尚艱難。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後人評白詩如山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者也。

雞林國③行賈售於其國相,率篇百金,偽者即能辨之。與元稹極善膠漆,音韻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與劉賓客齊名,曰“劉白”雲。公好神仙,自制飛雲履,焚香振足,如拔煙霧,冉冉生雲。

初來九江,居廬阜峰下,作草堂,燒丹。今尚存。

(本文有刪節)註①勛庸:這裏指被刺殺的宰相武元衡。②科頭:不戴帽子, *** 發髻。

③雞林國:朝鮮半島古國名。附文言文參考譯文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

他在年近二十名聲未起的時候,(有壹次)去京城遊玩,拜見(當時名流)顧況。顧況是南方吳地人氏,自恃才華,很少有他推薦認可的詩人,於是就取笑白居易說:“長安城什麽東西都貴,要想‘居’於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等到翻閱白居易詩卷,讀到其中“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壹詩時,他就又感慨道:“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想居天下都不難。

老夫我之前的話是開玩笑的了。”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主持進士考試,選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為校書郎。

元和元年,白居易寫作樂府及詩歌壹百多篇,諷諫時事,流傳到了宮中。皇帝讀了他的詩後非常喜歡他,召見他並且授任他翰林學士壹職,接著又歷任了左拾遺。

當時有盜賊刺殺了宰相,京城議論紛紛。白居易第壹個上疏皇帝,請求緊急抓捕盜賊。

有權貴厭嫌他越職行事,對他惱十分怒。不久就有傳言說:“白居易的母親落井而死,他卻寫了篇《新井篇》,詞句十分浮誇華麗,如此品行不可重用。”

後來白居易就被貶為江州司馬。起初白居易只是認為不應當讓被刺殺的宰相武元衡暴屍街頭,其實並沒有別的想法,(想不到卻)觸怒了奸黨,於是誌向受挫。

但他能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說超脫形體的痛苦。很長壹段時間後,又調任中書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

有壹年,河北發生暴亂,朝廷出兵無功,白居易又向朝廷進諫,沒有被采納,於是請求外調,擔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後,下詔升任白居易為刑部侍郎。

會昌初年辭職回家,最後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為忠誠耿直遭到排斥,於是就縱情喝酒作詩。

被重新任用後,(由於)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頓時消沈。在履道裏購宅定居,與香山僧人如滿等成立凈社。

每天開挖溝池,栽種樹木,建造石樓,開鑿八節灘,作為遊玩之樂,茶壺鍋子酒杯不離身。曾經有壹次光著頭,像箕壹樣張開腿盤坐著,談論佛理,吟詠古詩,十分清靜安閑。

自己號稱醉吟先生,並且還為此作了篇傳記。白居易十分喜歡佛教,也常常幾個月不吃葷,自稱香山居士。

與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如滿、李文爽等人宴飲集會。這些人都是年紀大卻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請,當時人們很羨慕他們,有人給他們畫了壹幅《九老圖》。

白居易的詩以風雅頌賦比興六義為主,不推崇艱澀難懂,每寫成壹篇,必定讓他家裏的老婆婆先讀壹讀,詢問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錄下來。後人評價白居易的詩作就像崤山以東的百姓談論農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樸實的話。

雞林國的商人把他的詩作賣給他們的國相,每篇都是壹百兩銀子,如果是偽造的,雞林國相馬上就能分辨出來。白居易與元稹關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謂如膠似漆,寫詩追求的音韻也相同,天下人把他們並稱為“元白”。

元稹死後,白居易與劉禹錫齊名,並稱為“劉白”。白居易喜歡神仙,曾經自己造了壹雙飛雲鞋,點起香舉起腳,好像在騰雲駕霧,雲霧冉冉降臨。

剛來九江時,居住在廬阜峰下,建了壹座草堂,煉制丹藥。這座草堂如今還保存著。

3. 《劉禹錫與白居易》文言文原文

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顧況.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及覽詩卷,至“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乃嘆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老夫前言戲之耳.”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下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元和元年,作樂府及詩百余篇,規諷時事,流聞禁中.上悅之,召拜翰林學士,歷左拾遺.時盜殺宰相,京師洶洶.居易首上疏,請亟捕賊.權貴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墮井死,而賦《新井篇》,言既浮華,行不可用.”貶江州司馬.初以勛庸①暴露不宜,實無他腸,怫怒奸黨,遂失誌.亦能順適所遇,托浮屠死生說忘形骸者.久之,轉中書舍人,知制誥.河朔亂,兵出無功,又言事,不見聽,乞外,除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遷刑部侍郎.會昌初致仕,卒.參考譯文?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白居易在二十歲名聲未起的時候,到京城遊玩,去拜見顧況.顧況是南方吳人,自恃才華,很少有他推許認可的詩文(或人),於是就戲弄白居易說:“長安什麽東西都貴,想‘居’是很不‘易’的.”等到顧況閱覽白居易的詩卷,看到其中“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時,於是他感慨說:“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想居天下都不難.我之前的話是跟妳開玩笑的啊.”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選拔進士和人才,白居易都被選中,補任校書郎.元和元年,作樂府和詩壹百多篇,對時事進行規勸和批評,詩歌流傳到宮中.皇上對這件事感到很高興,於是召見他並授予他翰林學士的職位,後擔任左拾遺.當時強盜殺了宰相,即使是京師也顯出喧鬧或紛亂的樣子.白居易第壹個上書,請求盡快捉拿盜賊.權貴中有人嫌他做事超出了他的職責範圍,非常惱怒.不久就有人說:“白居易的母親掉到井裏死了,但他卻寫了《新井篇》,文章語言膚淺華麗,白居易品行惡劣不可重用.”於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當初因為宰相武元衡被殺的事情而暴露自己不夠適宜的行為,他的行為確實沒有其他的想法,卻使奸黨惱怒,於是也使他仕途失意.但他也能順應並適應自己的境況,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佛教生死的說法裏而忘記自己形骸的勞頓.過了很久,又調任中書舍人,負責擬制詔書.黃河以北發生動亂的時候,朝廷出動軍隊平亂無功而返,他又談論國事,皇上沒有多聽取他的意見,於是請求到京師之外任職,被任命做杭州刺史.文宗即位後,白居易被召回升遷做刑部侍郎.會昌初年辭官歸家,後去世.?。

4. 文言文《白居易》

基本內容如下,詳細內容見附件

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顧況。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及覽詩卷,至“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乃嘆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老夫前言戲之耳。”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下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元和元年,作樂府及詩百余篇,規諷時事,流聞禁中。上悅之,召拜翰林學士,歷左拾遺。時盜殺宰相,京師洶洶。居易首上疏,請亟捕賊。權貴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墮井死,而賦《新井篇》,言既浮華,行不可用。”貶江州司馬。初以勛庸①暴露不宜,實無他腸,怫怒奸黨,遂失誌。亦能順適所遇,托浮屠死生說忘形骸者。久之,轉中書舍人,知制誥。河朔亂,兵出無功,又言事,不見聽,乞外,除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遷刑部侍郎。會昌初致仕,卒。

參考譯文?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白居易在二十歲名聲未起的時候,到京城遊玩,去拜見顧況。顧況是南方吳人,自恃才華,很少有他推許認可的詩文(或人),於是就戲弄白居易說:“長安什麽東西都貴,想‘居’是很不‘易’的。”等到顧況閱覽白居易的詩卷,看到其中“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時,於是他感慨說:“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想居天下都不難。我之前的話是跟妳開玩笑的啊。”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選拔進士和人才,白居易都被選中,補任校書郎。元和元年,作樂府和詩壹百多篇,對時事進行規勸和批評,詩歌流傳到宮中。皇上對這件事感到很高興,於是召見他並授予他翰林學士的職位,後擔任左拾遺。當時強盜殺了宰相,即使是京師也顯出喧鬧或紛亂的樣子。白居易第壹個上書,請求盡快捉拿盜賊。權貴中有人嫌他做事超出了他的職責範圍,非常惱怒。不久就有人說:“白居易的母親掉到井裏死了,但他卻寫了《新井篇》,文章語言膚淺華麗,白居易品行惡劣不可重用。”於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當初因為宰相武元衡被殺的事情而暴露自己不夠適宜的行為,他的行為確實沒

有其他的想法,卻使奸黨惱怒,於是也使他仕途失意。但他也能順應並適應自己的境況,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佛教生死的說法裏而忘記自己形骸的勞頓。過了很久,又調任中書舍人,負責擬制詔書。黃河以北發生動亂的時候,朝廷出動軍隊平亂無功而返,他又談論國事,皇上沒有多聽取他的意見,於是請求到京師之外任職,被任命做杭州刺史。文宗即位後,白居易被

召回升遷做刑部侍郎。會昌初年辭官歸家,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