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試分析不同階段唐詩的特點及成因。

試分析不同階段唐詩的特點及成因。

中國是詩的國度,提起中國詩詞,唐代是壹個無法繞過去的時代,那是詩詞世界的壹個裏程碑,更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壹座高峰。

唐代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思想的兼容並蓄,文化上的中外交流、政治上的海納百川,為文學的發展準備了豐富的土壤。壹百多年的開拓發展,也給文學帶來了昂揚的精神風貌,創造了被後代壹再稱道的盛唐氣象。

同時,它也經歷過安史之亂這樣壹場空前戰禍,在士人面前展開了殺戮破壞、顛沛流離、災難深重的生活。這樣豐富的生活並不是每壹個朝代都有的,它為文學家提供了極為豐富的題材,擴大了詩人們的視野。

從文學發展自身說,唐文學的繁榮乃是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的必然結果。魏晉南北朝時期,駢體文把散文美的形式推向極致,同時也暴露了它的弱點。詩歌的聲律形式已具雛形,新的文體不斷出現。這些都說明,魏晉南北朝文學已經為我國文學發展到壹個全新的階段做好了壹定準備。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唐詩呼之欲出,唐朝人創造了詩歌這壹文學表達方式。唐詩是天時地利人和造就的表現形式,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壹顆璀璨的瑰寶,壹座無法逾越的豐碑。

承前啟後的初唐(618年-712年)

618年李淵稱帝,宣告著壹個新時代的來臨。

壹個王朝的興起意味著和過去的朝代說再見,但是歷史可以說再見,文化卻仍有藕斷絲連的千絲萬縷。初唐詩歌仍然深受過去詩風的影響。

初唐時期,五言詩占據主要地位。比較有名的上官體,受當時的社會風氣影響,多是應制奉和、侍宴詠物之作,詞藻華麗,綺錯婉媚,歌功頌德,粉飾升平。重視詩的形式技巧、追求詩的聲辭之美,內容很貧乏。

▲王勃

以王勃為首的初唐四傑,雖然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也擴大了詩歌的表現範圍,但是難免會有壹些作品中雜糅著南朝時期綺迷香艷的齊梁之風,史稱齊梁余風。不過,此時的詩歌已經形成了比較明顯的規律,詩歌的格律在逐步完善,五七言律詩逐漸定型,近體詩已經較成熟了,絕句和律詩都在自己的康莊大道上策馬奔騰。

到了唐高宗時期,隨著經濟的繁榮發展,詩人們心中充滿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積著不甘居人之下的雄傑之氣。他們的詩則充滿了剛健慷慨的博大情懷,他們是拉開唐詩大幕的人。陳子昂,他是首先立場鮮明的站出來反對齊梁詩風的初唐詩人,陳子昂提倡漢魏詩風,用復古作為革新的手段抵制浮糜。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壹首《登幽州臺歌》讓胸懷濟天下蒼生的大義卻英雄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