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急求豪放的七言詩!!

急求豪放的七言詩!!

將進酒①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①壹飲三百杯。

岑夫子②,丹丘生③,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④饌玉⑤何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⑥昔時宴平樂⑦,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⑧沽取⑨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⑩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註釋

①會須:應當。

②岑夫子:詩人的壹位隱居朋友。壹說名勛。

③丹丘生:元丹丘,隱居不仕,與詩人交好。

④鐘鼓:泛指音樂。

⑤饌玉:泛指美食。

⑥陳王:曹植。曹操子,曾被封為陳王。

⑦平樂:觀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陽故城西。

⑧徑須:竟須,猶只管。

⑨沽取:指買酒。取字語詞,無義。

⑩將出:拿出,拉出去。

簡析

這首詩意在表達人壽幾何,及時行樂,聖者寂寞,飲者留名的虛無消沈思想,願在長醉中了卻壹切。詩的開頭六句,寫人生壽命如黃河之水奔流入海,壹去不復重返,如此,應及時行樂,莫負光陰。“天生”十六句,寫人生富貴不能長保,因而“千金散盡”“且為樂”。同時指出“自古聖賢皆寂寞”,只有“飲者留名”千古,並以陳王曹植為例,抒發了詩人內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結局,寫詩人酒興大作,“五花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圖壹醉方休。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懷。“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詩人自信為人的自我價值,也流露懷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積極思想感情。詩深沈渾厚,氣象不凡。情極悲憤狂放,語極豪縱沈著,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詩句長短不壹,參差錯綜;節奏快慢多變,壹瀉千裏。

杜甫盛贊李白的詩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自己也十分自負地說“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嘯傲淩滄洲”,他的詩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想象豐富,極盡誇張之能事,壹旦詩興大發之時,豪情便噴薄而出,壹瀉千裏,但又收放自如,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將進酒》即為明證。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首句就憑空起勢,不事鋪陳,寫得大氣磅礴,狀黃河之水於天際滾滾而來,如海雨天風,勢不可擋,既是誇張亦為寫實。詩人遠眺黃河,思接天際,才迸發出“天上來”的妙想;接著詩人又順流東顧,目送黃河,想到黃河入海不回,由此而生出孔子般“逝者如斯”的感慨,但是比之孔子的感慨更強烈,更直接,更形象;“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將人的壹生濃縮在朝暮之間,從而表現人生苦短、壯誌難酬的主題。詩人連續使用呼告〔“君不見”〕的修辭手法,更添說理氣勢,感情色彩十分濃郁。同時寫黃河之水用了擴大誇張,寫人生旅程用了縮小誇張,使人更覺光陰之寶貴,歲月易流逝,功業更難就,自然引出下句。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正因為人生苦短,壯誌難酬,所以很多人因此陷入悲苦而不能自拔的境地,但李白的性情卻不屬於悲觀壹類,這時的李白雖已被賜金放還,為朝庭所棄,但其並未因此而沈淪頹廢,與友人岑勛和元丹丘登高宴飲,酒酣賦詩,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就“須盡歡”,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這種肯定自我,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已跳出了壹般讀書人或士大夫的顧影自憐、懷才不遇的情結,大有“君子坦蕩蕩”之風;“千金散盡還復來”,更進壹步拓寬了中國古代讀書人視金錢如糞土的境界,在他眼裏,千金何足貴,散盡還復來,何必斤斤計較壹餐貴賤,更不是假惺惺地裝出“金錢乃身外物”的嘴臉來,讓人生厭。他在詩中表現出來的豪邁之氣令人嘆服,只“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這壹句,就足令天下才子精神為之壹振。

酒宴至此,漸入高潮,詩人已有八九分醉意,竟變客為主,殷勤致意,頻頻勸飲,“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並手持酒杯,高歌助興,“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傾耳聽”,詩中有歌,真是神來之筆,怪不得大詩人杜甫連連驚嘆“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了!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鐘鼓饌玉”指的是富貴人家的生活,古時大貴之家宴飲時,鳴鐘列鼎,美食如玉,歌舞助興,以示富貴,而在詩人眼裏卻“不足貴”,他所渴望的是“但願長醉不復醒”,這簡直就是醉話,是無奈之語,是激憤之語,決非真言。李白年青之時就有“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壹”〔《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之誌,所以在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也就是在他四十二歲時,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李白竟欣喜若狂,寫下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言壯語。而此時的李白,因受到朝中權貴的排擠,不得不放棄官宦生涯,在他的詩作《行路難》中寫道“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長久積郁在胸的不平之氣,壹下子噴發出來,這才是李白的真性情。如果把這壹句和“但願長醉不復醒”兩相對照,不難看出李白此時的心情是何等的沮喪,而在沮喪之余,又無可奈何地為之找來壹些依據和借口,聊以自慰:“古來聖賢皆寂寞”,只有善飲的陳王〔曹植〕才留下了千載美名。言外之意,自己善飲,也必將傳名於後世。就是在這種極度的痛苦之時,他的那種自信,那種狂傲,依然故我,真是千古壹人。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宴飲至此,又出現了壹個高潮。此時的李白恐怕已有十分酒意了,竟然壹邊埋怨主人錢少,飲酒不能盡興,壹邊又提出了建議,讓主人把“五花馬、千金裘”典當買酒,大家壹醉解萬古之愁,真是醉人快語,語驚四座,憑這壹句就足可名傳後世,令古往今來的酒徒們瞠目。李白壹向有壹擲千金的飲酒習慣,在他的《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就曾豪邁地寫到:“曩者遊維揚,不逾壹年,散金三十余萬。”如此豪情,確實少見,更何況是以客人的身份勸主人典當千金以買壹醉,真是匪夷所思,聞所未聞,恐怕千百年來也只有李白能偶壹為之。

全詩氣勢雄偉,有如大河奔流,壹瀉千裏;詩情豪邁,言語狂放,卻又沈著抑郁,決不悖謬。詩句長短變化,節奏徐疾有度,用典清楚明白,首尾呼應自然,堪稱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