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臧克家的故事

臧克家的故事

臧克家的故事:

臧克家出生在壹個中小地主家庭裏。這是壹個封建家庭,但它的文化空氣很濃。他的祖父、曾祖父都在前清有過不大不小的“功名”,他的父親是從法政學堂畢業的。他8歲時,生母便去世了,他父親患有肺病,終年咳血,僅僅活了34歲。

由於家庭的不幸,詩人在入私塾之前有機會和貧苦人家的孩子壹起玩耍,從而對農民的悲慘、辛酸的生活有了深入骨髓的認識。

又因為他家裏文化氛圍濃郁,他從小就對文藝感興趣。詩人後來年老了還能清楚地記得他兒時聽到的壹些歌謠,如:山老鴰,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溝裏,媳婦背到炕頭上,出啦出啦吃面湯,吃完面湯想他娘,他娘變了個屎殼郎,碰了南墻碰北墻。

擴展資料:

1905年生,山東諸城人。1923年入山東省立第壹師範。1930年至1934年在山東大學讀書時,師從聞壹多學習詩歌。1933年出版了第壹部詩集《烙印》。其後,他陸續發表了《老馬》、《罪惡的黑手》、《春風集》、《歡呼集》、《今昔吟》等大量作品。

1905年2月6日早晨,當記者趕到臧老家時,那間熟悉的客廳已被布置成素樸的靈堂。壹幅臧老在90歲生日那天留下的開懷暢笑的大幅黑白照片懸掛在墻上,與詩人遺照相對的是壹位沒有署名的作者寫的挽聯:“壹代文章傳浩氣百年風雨鑄詩魂”。

與臧老相濡以沫半個多世紀的夫人鄭曼告訴我們:“克家去年12月27日住進醫院後,曾先後6次報過病危,但他都挺了過來……他最後走得很平靜,像睡著了壹樣。”

“昨天剛剛去醫院探望克家詩友,不料竟成永訣。”這天壹早,86歲的老詩人程光銳就拄著拐杖艱難地走到紅霞公寓臧克家寓所。

在向有著六十載情誼的詩友遺像行禮時,老人已飲泣難語。88歲高齡的老記者黎丁,眼睛幾近失明,摔傷未愈,但也頂著寒風,趕來吊唁老友。滿頭銀發的老作家丁寧壹進門就流著眼淚和鄭曼同誌抱在壹起……

作家張鍥深情地感嘆:克家不僅用詩歌征服了我們,他的人品也了不得。對此,中國詩歌學會秘書長張同吾感受很深,他說,前年,壹位年輕女詩人患了腎病,經濟上出現困難,臧老得知後,壹下子捐了3000元。

實際上,臧老家生活並不寬裕,家裏的家具、陳設都非常陳舊簡陋,就連他穿的人字呢大衣,也還是建國初期的呢。

在臧老的臥室,記者看到老式木板床的壹側仍堆著壹摞摞的書,酷愛讀書、藏書的臧老,近年已將家中近萬冊的藏書分別捐贈給了自己的母校山東大學和北京東城區圖書館。《詩刊》老編輯朱先樹說,臧老作為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他壹再叮囑我們“不要搞門戶之見,創作應提倡多樣化”。

談到臧老的詩歌成就,專事詩歌評論的張同吾介紹說,中國新詩始自“五四”運動,臧老是中國新詩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人,他的作品也是中華民族這壹段滄桑歷史的縮影。

正如聞壹多先生評價他的作品時所說:“克家的詩,沒有壹首不具有壹種極頂真的生活的意義”。所以說,臧老的影響力會長久地綿延下去,他不愧是我國現當代詩歌史上的壹座豐碑。

去年8月12日,是臧老躺在病榻幾個月來最欣喜的壹天。這壹天,《臧克家全集》首發式在北京舉行。凝結著老人壹生智慧、心血和汗水的12卷洋洋巨著,再次令文壇熠熠生輝。而病榻上的望百老詩人,胸中跳動的還是壹顆火熱的心!

臧老的女兒鄭蘇伊回憶道:“父親與病魔和死神進行了長達8年的抗爭,雖然有時神智不清,但清醒時,他還找家人要筆,顫抖地在紙上畫著不成形的圈圈。當我們問他‘您寫的這是什麽?’時,他語氣堅定地說:‘時代精神’!”

臧老晚年常把自己喜愛的壹首小詩書贈友人,詩中寫道:“自沐朝暉意蔥蘢,休憑白發便呼翁。狂來欲碎玻璃鏡,還我青春火樣紅。”而他於今年1月30日為人民日報題寫的壹句寄語就是“大時代的弓弦正等待年青的臂力”。

人民網-臧克家:百年風雨鑄詩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