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1575—1630)明代文學家。下面是夜泉古詩,希望對妳有幫助。
夜泉古詩山白鳥忽鳴,石冷霜欲結。
流泉得月光,化為壹溪雪。
註釋;山白:山被月華映白。結:凝結。
翻譯:冬天的夜裏,在被白雪覆蓋的山中,鳥忽然鳴叫起來,
石頭冰冷冰冷的,上面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
流水在月光的照耀下,
就像是壹溪雪在流動。
作品鑒賞這首詩描繪了山間夜晚的山泉美景,表現了山的寂靜和生機。整首詩用以動襯靜的方式來寫。
這幅幽靜的山泉夜景,在詩人筆下充滿了活力,壹石壹水,生氣勃勃,情趣盎然。“山白鳥忽明”,應是從王維詩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化出,壹輪明月破雲而出,把山嶺照得白皚皚,而月光照進鳥巢,使鳥兒驚詫,鳴叫起來。清靜的山丘傳來鳥叫,更顯幽美。次句既所所感,也點明秋天的時令。霜天月夜,石塊單是看都有冰冷的感覺,而且仿佛秋霜都要冷得凝結了,暗地裏還是照應壹個“白”字。最後二句,寫皎潔的月光照在清泉上,那泉水浸染上明月的'白色,仿佛凈化了,頓時變成壹溪白雪。詩人筆下的山、鳥、石、泉,在優美的月色下,融成壹幅絕色的圖畫:幽靜,清冷,空明,爽潔。
作者簡介袁中道(1575—1630)明代文學家。字小修,壹作少修。湖北公 安人。“公 安派”領袖之壹,袁宗道、袁宏道胞弟。16歲中秀才,以豪傑自命,性格豪爽,喜交遊,好讀老莊及佛家之書。成年後科場考試,幾經落第,萬歷進士,授徽州府教授、國子監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長愈豪邁。與其兄宗道、宏道並有文名,時稱“三袁”,同為公 安派。其績稍遜於宏道。反對復古擬古,認為文學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天下無百年不變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寫性靈。晚年針對多俚語纖巧的流弊,提出以性靈為中心兼重格調的主張。創作以散文為佳,遊記、日記、尺牘各有特色。遊記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記寫得精粹,對後世日記體散文有壹定影響。其詩偶有關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寫得較清新。但詩文思想較平泛,酬作應答、感時傷懷,藝術上創新不夠。有《珂雪齋集》20卷,《袁小修日記》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