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乃據唐柳宗元著名七言古詩《漁翁》所作,原詩“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壹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欸乃”壹般解作行船櫓聲或劃船之聲。也有觀點認為《欸乃》是表現船夫拉纖的勞動的音樂作品,讀音應為“ǎo ǎi(襖靄)”。(案,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元次山集《欸乃曲》註雲:‘欸,音襖;乃,音靄,棹舡之聲。’”)曲中有拉船的勞動號子音調多次出現,並壹次比壹次激動。整個音樂憂郁不平,是很有形象很有深度的重要琴曲。在古曲中,這樣直接、具體地表現勞動的作品,是罕見的”(見李祥霆《略談古琴音樂藝術》[2])。目前琴界的現狀是兩種讀音***存。在樂曲中欸乃聲以不同形式先後出現,巧妙地表達了壹種靜中有動的意境,贊頌了大自然秀麗的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賞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