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等到秋風吹盡舊院的樹葉樹莖的時候,秋天也就盡了,也就該到冬天了。樹葉黃了,楓葉紅了的時候,我還客居他鄉。夜裏壹盞青燈伴我,還有窗外那半輪不盈的秋月,今晚比昨晚還寒冷。
明代王稚登《立冬》原文: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裏過。
壹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禪燈,本指佛寺僧房中的燈,泛指佛教事物。
詩人客居他鄉,孤寂唯有禪月相伴,因而對季節變化感觸頗多。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王稚登,少有文名,善書法,4歲能屬對,6歲善書擘窠大字,10歲能作詩,長而駿發有盛名。嘉靖末年入太學,因寫牡丹詩名揚京師,萬歷時曾召修國史。萬歷十四年與屠隆、汪道昆、王世貞等組織“南屏社”,廣交朋友,人稱“俠士”,曾結交名妓如馬湘蘭、薛素素等。
王稚登曾拜名重當時的吳郡四才子之壹的文征明為師,入“吳門派”。文征明逝後,王稚登振華後秀,重整旗鼓,主詞翰之席三十余年。他的書法,真草隸篆皆能,人們爭相收藏他的作品。後人稱其為吳門派之後勁,也是吳門派末期的代表人物。
古代吟詠立冬的詩很多,從詩中亦可窺見詩人各自不同的心境和情懷。
三國時的曹操寫過壹首《冬十日》,詩曰:“鹍雞晨鳴,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錢镈停置,農收積場。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這首詩寫曹操北伐烏桓歸途中所見到的北方十月初冬的景色,鹍雞鳥在清晨鳴叫著,大雁向南方遠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跡起來,就連熊也都入洞安眠了。農民放下農具不再勞作,收獲的莊稼堆滿了谷場,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來往的客商住宿,表達了詩人南征北伐倍感艱辛的感受。
宋代詩人蘇軾的《冬景》詩,寫得別具壹格,詩道:“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壹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意思是荷花雕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鬥霜。壹年中最好的景致妳壹定要記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啊。)
寫初冬之時,荷葉敗盡,已無擎雨之蓋;菊花殘落,尚有傲霜之枝。在詩人看來,初冬的光景乃壹年之中最佳。
立冬節氣有三候,壹候“水始冰”,水面上開始有凝冰的現象出現,但未牢固。二候“地始凍”,土地表面開始慢慢凝結著霜寒,言說立冬已經步入冬天了。三候“雉入大水為蜃”,野雞開始在湖水邊捕捉大蛤,準備過冬。
此時草木雕零,蟄蟲伏藏,農作物已收割晾曬完畢收藏入庫,人們開始釀酒、腌菜,準備過冬。
古人十分重視季節轉換,作為四季循環終點或起點的節氣標誌,立冬格外受到關註。在當時的農耕社會裏,勞動了壹年的先民,往往會利用立冬這壹天休息壹下,犒賞壹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立冬這壹日,皇帝會帶領京城的文武百官,浩浩蕩蕩地來到京城北郊迎接冬日的到來。立冬儀式結束後,皇帝更會發放五色繡羅的錦衣棉襖作為賞賜。
南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中,也同樣記載了官家過立冬節。待皇帝迎接立冬儀式後,如若下起了冬季的第壹場瑞雪照應節氣,那麽朝廷會賞賜雪寒錢(古代軍俸名稱,有等級區分)二十萬兩以示嘉獎。
舊時,民間過立冬節氣,也有腌菜備置過冬的風俗。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說立冬節氣的前五日,西禦園運來蔬菜,百姓們用以腌制過冬。因當時汴京冬季沒有蔬菜上市,人們便想到了腌制的方法,這樣儲存的時間較為長壹些。
百度百科--王稚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