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登廬山五老峰
[唐朝]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雲松。
題西林壁
[ 宋 ]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
[ 唐 ] 張九齡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氤氳。
晚泊潯陽望廬山
[ 唐 ] 孟浩然
掛席幾千裏,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廬山瀑布
[ 唐 ] 徐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壹條界破青山色。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南北朝]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
但欲掩昏旦,遂復經圓缺。
捫壁窺龍池,攀枝瞰乳穴。
積峽忽復啟,平途俄已絕。
巒壟有合沓,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冬夏***霜雪。
題文發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軸廬山霽
[宋朝]楊萬裏
彭滭收積雨,廬山放嫩晴。多情是瀑布,只作雨中聲。
憶廬山舊隱及洛下新居
[唐朝]白居易
形骸黽勉班行內,骨肉句留俸祿中。
無奈攀緣隨手長,亦知恩愛到頭空。
草堂久閉廬山下,竹院新拋洛水東。 自是未能歸去得,世間誰要白須翁。
遊廬山山陽七詠·漱玉亭
[宋朝]蘇轍
山回不見落銀潢,余溜喧豗響石塘。目亂珠璣濺空谷,足寒雷電繞飛梁。入瓶銅鼎春茶白,接竹齋廚午飯香。従此出山都不棄,滿田粳稻插新秧。
送東林廉上人歸廬山
[唐朝]王昌齡
石溪流已亂,苔徑人漸微。
日暮東林下,山僧還獨歸。 昔為廬峰意,況與遠公違。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會尋名山去,豈復望清輝。
江州望廬山
[唐朝]羅隱
東南蒼翠何崔嵬,橫流壹望幽抱開。
影寒已令水底去,腳闊欲過湖心來。
深處不唯容鬼怪,暗中兼恐有風雷。 仙人往往今誰在,紅杏花香重首回。
廬山
[明朝]高啟
騎馬幽幽度嶺遲,老僧不識使君誰。門開紅葉林中寺,泉浸青山石上池。殘果已收猿食少,枯松欲折鶴巢危。壁間不用題名字,無數蒼苔沒舊碑。
廬山
[五代]王貞白
嶽立鎮南楚,雄名天下聞。
五峰高閡日,九疊翠連雲。 夏谷雪猶在,陰巖晝不分。
唯應嵩與華,清峻得為群。
望廬山
[宋朝]張栻
卻望廬山倚柁樓,半空宿靄未全收。蒼然五老獨獻狀,似欲勸人求壹遊。
過廬山遇雨
[宋朝]楊時
江風吹雨逐人來,行過山前首重回。絕頂隔雲看不見,石棱崖角獨崔嵬。
題廬山
[宋朝]晁補之
南康南麓江州北,五百僧房綴蜜脾。盡是廬山佳絕處,不知何處合題詩。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 唐 ] 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壹生好入名山遊。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淩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裏,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