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修辭手法我都寫到下面了。
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壹只鳥,(比喻)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排比)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
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設問)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
艾青的《希望》中主要用了什麽修辭手法暗喻,擬人,誇張
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請具體說明用哪些修辭手法?象征。
“土地”就是繁衍養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河流”“風”代表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黎明”預示著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
我愛這土地 詩歌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1:這首詩歌的敢情基調是詩人對多災多難的祖國博大深沈的愛
2修辭上。有(1)比喻.(2)設問. 另外高低起伏也是壹大特點!
3:它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無限熱愛之情.(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
4:這只鳥兒在生命耗盡後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壹體,實際上寄寓了詩人願為祖國獻出壹切的決心.
詩人對土地,河流,風,黎明的描寫,隱喻了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希望采納,閱讀愉快!
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主要寫什麽?這首詩以“假如”領起,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著續寫出歌唱的內容,並由生前的歌唱,轉寫鳥兒死後魂歸大地,最後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
《我愛這土地》是現代詩人艾青於1938年寫的壹首現代詩。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壹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裏面。
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
作者簡介
艾青(1910年~1996年)現代詩人。本名蔣海澄,字養源,筆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華人。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人民文學》副主編、全國文聯委員等職,1985年,獲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勛章。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陽》、《黎明的通知》、《湛江,夾竹桃》等詩集。
《我愛這土地》艾青 土地喻指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