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劉禹錫描寫秋天的詩句是

劉禹錫描寫秋天的詩句是

秋詞二首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這兩首詩的可貴,在於詩人對秋天和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壹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昂揚的勵誌高歌.

詩人深深懂得古來悲秋的實質是誌士失誌,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沈沈.詩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秋天並不死氣沈沈,而是很有生氣.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雲直上,矯健淩厲,奮發有為,大展鴻圖.顯然,這只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鬥,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誌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只鶴是不屈誌士的化身,奮鬥精神的體現.所以詩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詩言誌”,“詩情”即誌氣.人果真有誌氣,便有奮鬥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寥.這就是第壹首的主題思想.

這兩首《秋詞》主題相同,但各寫壹面,既可獨立成章,又是互為補充.其壹贊秋氣,其二詠秋色.氣以勵誌,色以冶情.所以贊秋氣以美誌向高尚,詠秋色以頌情操清白.景隨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妝,見性情,顯品德.春色以艷麗取悅,秋景以風骨見長.第二首的前二句寫秋天景色,詩人只是如實地勾勒其本色,顯示其特色,明凈清白,有紅有黃,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閑淡的情韻,泠然如文質彬彬的君子風度,令人敬肅.謂予不信,試上高樓壹望,便使妳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凈,心情肅然深沈,不會象那繁華濃艷的春色,教人輕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襯托出詩旨,點出全詩暗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運用巧妙.

這是兩首抒發議論的即興詩.詩人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蘊,也有藝術魅力,發人思索,耐人吟詠.法國大作家巴爾紮克說過,藝術是思想的結晶,“藝術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喚起人們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劉禹錫這兩首《秋詞》給予人們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素色,更喚醒人們為理想而奮鬥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