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現代人近視了可以戴眼鏡 那古代人近視了怎麽辦?

現代人近視了可以戴眼鏡 那古代人近視了怎麽辦?

說到古人為求功名徹夜苦讀,那比起現在高考復習也不遑多讓,但高考生們都成片兒近視,無奈只能掛上眼鏡,而生活條件比現在惡劣得多的古人,難道就不會近視?

當然不是,不過由於古代有機會近視的人不多,不過由於古代有機會近視的人不多,畢竟大部分的人是不看書的,更別說挑燈夜戰這種摧殘式的用眼,每天種種地,擡頭就是青山綠水,無比緩解視覺疲勞,太陽落山,回家就睡覺,完全沒有躺床上搓手機把自己眼搓瞎這種事。

相對於近視來說,其實這時由於缺乏營養導致的夜盲要更嚴重,所以在古代,近視那是典型的富貴病,妳想得還不壹定有資格呢,要說因為用眼過度把自己搞得很傷的,最出名的莫過於白居易了,壹輩子寫過的關於近視的詩文就超過四十篇,他在《與元九書》裏曾無奈感嘆,“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之所至”,現在壹看就知道這是近視導致的飛蚊癥了。

不過那時還沒有這樣準確的醫學概念,只是單純覺得讀書用力過猛導致眼睛磨損,而同時代還有大多數讀書人以為眼睛近視主要是由於精神不夠集中,只要集中了就沒事了,封建迷信害死人。

雖然治愈是沒法,不過古人也會想辦法預防,《本草綱目?葛蒲》記載,“石菖蒲置壹盆於幾上,夜間觀書,則收煙無害目之患”,菖蒲在古代被譽為“花草四雅”,不單單是因為觀賞價值高,主要是因為它能吸收油燈冒出的黑煙,防止熏眼,最老少鹹宜的方法是熱水敷眼,據說蘇軾當年因為用眼過度用了這個法子之後“沃之而愈”,效果好不好另說,但意識到了問題就是好同誌。

到了1410年,滿剌加國王朝貢時帶來了壹個新奇的玩意兒,單片眼鏡,在當時,叫做“單照”,鏡片由水晶制成,極其珍貴,常常皇帝作為禮物賜給大臣,比如江南四大才子之壹的祝枝山就是個大近視,但家大業大,有壹副單照戴著,走路倒也不會摔。

不過這時的眼鏡多以進口為主,自主知識產權跟不上,能享受到的人不多,直到明末,孫運球結合西方幾何學掌握了磨片對光技術,還發明了磨制鏡片的牽陀車,不僅能根據度數配鏡,還能配應對遠視的老花鏡,並將四十多種眼鏡的制鏡方法著稱《鏡史》,“令市坊依法制造,遂盛行於世”,眼鏡價格壹路走低,壹般老百姓也消費得起了,比如這幅明朝時仇英所畫的《南都繁會景物圖卷》記載了南京城內的市民生活,重點來了,看右下角老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