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南嶽衡山72峰,祝融峰是第幾座山峰?

南嶽衡山72峰,祝融峰是第幾座山峰?

祝融峰是海拔最高的山峰,海拔1300米.

南嶽七十二峰,峰名是怎樣產生的呢?據古今探索分析,大抵如下:

壹是由古跡而名——祝融峰、赤帝峰是紀念為政以德的“火正官”祝融氏而名。雷祖峰是因為黃帝的妻子嫘祖的墳墓在這裏。白馬、金簡峰是因大禹治水來過這裏,曾經殺白馬祭天地、求金簡玉書而名。

二是由傳說而名——靈禽峰是傳說唐薛幽居這裏,壹天,忽然有群鳥飛過上空,羽毛紅綠相間,鳴聲象琴聲優美,最後棲於峰上,故此而名。文殊峰是傳說唐宣宗太子慕道,到衡山望見峰上五色陽光裏有個彌陀和尚,以為是文殊現身,故此而名。惠日峰傳說是因陳朝壹皇帝賜壹高僧道號叫惠日而名。采霞峰是齊朝壹隱士棲居衡山,不食五谷,采霞以充饑而得名。

三是因地形而名——天柱峰是形狀象天柱撐起碧空。芙蓉峰是取其姿如俏麗芙蓉。石廩峰因其狀如廩庫。蓮花峰形似蓮花綻放。香爐峰、擲缽峰貌似香爐、蒸缽。耆阇峰形似老人。

四是因景色而名——碧雲峰因上邊經常升騰藍色雲氣貌似碧雲。吐霧峰因為它經常有壹縷縷霧氣從山谷回升,象吐霧狀。曉霞峰因其淩晨就有紅霞繚繞。

五是因地名而名——朱明峰、白雲峰是從朱明洞、白雲洞派生而來。駕鶴峰是因為有尹真人駕鶴升仙的傳說,取駕鶴名。

六是因地域而名——喜陽峰是因為在祝融峰之陽,最早迎接太陽。嶽麓峰是因為它是南嶽的足部。回雁峰是因為北雁南飛至此不再南翔。

七是由物產而名——白石峰因其出產白石。靈芝峰(即紫蓋峰)出靈芝草。巾紫峰產壹種紫色杜鵑花,遠看如姑娘的頭巾。

八是由諧音而名——獅子峰形狀象柿子,山裏人叫柿子峰,被呼為獅子峰。紫雲峰,峰似壹墩埠,山雲至此不再東行,故名止雲峰而易名紫雲峰。岣嶁峰俗名鉤頭峰。

群峰紀略

杜甫在《望嶽》詩裏,開篇就寫出“南嶽配朱鳥,秩禮自百王。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它形象地點明南嶽的山態,宛如“朱鳥展翅”。

從衡山縣湘江之濱遠遠望去,那聳立南天的祝融峰,形如鳥啄,狀如鳥首;東邊的吐霧、中紫、白馬、采霞、晚霞、鳳凰諸峰,狀如馬冠;以祝融峰為軸峰,前面的芙蓉等十六峰,緊相依傍,恰似朱鳥壯實的身軀;後面的青嶺等十三峰,活象翹得長長的鳥尾;南面石廩直至衡陽的回雁等二十峰和北面的紫蓋乃至長沙的嶽麓山等二十二峰,儼若朱鳥展開大約數百裏的彩翼。清魏源寫了“惟有南嶽獨如飛”,壹個“飛”字把七十二峰說活了,形象地把南嶽衡山比作展翅欲飛的大鳥,鳥的頭是昂首天外的祝融峰,其南面的芙蓉等十六峰緊相依傍很像鳥的巨大軀體,北面的紫蓋峰至嶽麓山的二十二峰則仿佛大鳥張開的彩冀。遠望猶似大鵬展翅、躍然欲飛,顯求出雄俊、磅礴的氣勢。山中多雨,常有雲霧繚繞,從湘江之濱遠遠望去,的確像雲霧中的壹只大鳥淩空飛翔。其雄偉的姿態、恢宏的氣派,無愧為名山南嶽之稱。

南嶽七十二峰分布在長沙壹峰,湘潭、湘鄉之間壹峰,衡陽四峰,湘潭三峰,衡山縣有六十三峰。除祝融、回雁、嶽麓三峰另篇介紹外,僅就三十二峰紀略如下:

紫蓋峰:在嶽廟東,峰頂有仙人池,峰下有洞靈崖。晉末,鄧道士得道處,峰右為朱陵洞。相傳與廣東羅浮相通,為道家第三洞天。洞口今閉,下有飛泉掛壁,狀如垂簾,又稱水簾洞。

芙蓉峰:在嶽廟後,峰巒俊秀,遠處眺望,宛如芙蓉,峰上有毗廬洞,洞周圍五十裏,相傳為禹王城。峰上飛流如絹,掩映青林,直掛山下。峰上還有見方的講經石,上鐫“天下太平”四字。

石廩峰:在嶽廟西南,形如倉廩,有二戶,壹開壹蓋,開則歲儉,蓋則歲豐。上有風穴雷池誦經壇,傳說為陳真人煉丹臺遺址。峰下有仙人石室,過者常聞吟誦之聲。

雲密峰:在嶽廟後面,上有禹王碑刻蝌蚪文,禹碑下有石壇,流水潺潺。峰北有仙燈巖,每遇黑夜,就有火光閃閃,還有禹巖,桃花源等古跡,峰下有雲封寺、雲密寺。

紫雲峰:在嶽廟後西北壹裏許,下有文定、甘泉、白沙等書院,有衡嶽寺、長壽庵等遺址,是唐高僧懶殘、惠日和尚住過的地方。

集賢峰:在嶽廟後,峰下有黃庭觀,飛仙石,相傳是南嶽魏夫人升仙處。石上圓潤,下面尖削,寄托於它石之上,壹手可以推動,人多反而推不動,峰下有白龍潭古跡和集賢書院,為李泌、張九齡舊遊地。

煙霞峰:在嶽廟後的南天門右後,下有懶殘巖、爛柯巖、凈瓶巖、淩霄壇、高明臺等古跡。淩霄壇有宋人石刻“乾坤天地,名山大川,上下四維,有感明人”十六字。高明臺有李泌手書“極高明”三字和韓愈“鄴侯藏多書,插架三萬軸”詩句石刻,筆力剛勁。

擲缽峰:在嶽廟後的磨鏡臺上,原有東廓、南軒書院。寺有福嚴、南臺。福嚴寺有唐太宗禦書梵經五十卷,楚雲上人刺血寫的《妙法蓮花經》壹部,清乾隆皇帝藏書,現均無存。還有講經臺、三生塔、隱身巖、福嚴洞等古跡。峰以惠思應召去京擲缽的傳說而得名。

蓮花峰:在嶽廟西四十裏,狀如蓮花,方廣寺建於“蓮花心”中,寺內有惠思、海印和尚的補衲臺、洗衲池,寺前有飛來鐘懸於白果樹上,寺內有宋徽宗趙佶題“天下名山”匾額掛在佛殿,後移至半山亭。

金簡峰:在嶽廟左,右有大禹巖、黃帝巖、金簡臺等古跡。光明臺有珊瑚靈芝,每到深夜,有靈光如燭,相傳是大禹求金簡玉書處。峰上有“黑沙之水,知乳甘泉,人得壹喝,地久天長”等石刻。黃帝巖上有宋徽宗趙佶題“壽嶽”石刻。

安上峰:在嶽廟西四裏許。有舜廟、舜洞、舜溪、舜井。峰多讒巖,山裏人叫尖壘。石巖上有遊人題詩:“月宮曾折桂,遺影玉蟾邊,人即收仙籍,壘應系洞天,有名終不古,無物勝長年,妙得琴中趣,此聲非指傳”。

巾紫峰:在衡山縣城後,上有紫金臺,臺徑三尺。有相傳為大禹祭舜處和王十八菜園等古跡。靜谷有二石層疊,是王十八打坐處所,北山有石洞,是他去南嶽路徑。

朱明峰:在嶽廟後,峰下有洞,相傳為鄺仙修煉成仙之所,自他進洞以後,不復再出,相傳為南嶽前洞。

獅子峰:在嶽廟後山,峰下有靈源,時聞石漱,冷氣凜冽,而不見流水奔瀉。

華蓋峰:在嶽廟後,地產靈芝仙草,貌似華蓋。

雲龍峰:在嶽廟右下,有樓真觀,為西晉青蓮道士王谷神、皮文曜修仙之所,今誦經石猶存。

潛聖峰:在嶽廟西,相傳唐高憎希遷遊南嶽,至方廣寺訪惠海不遇,壹日見精舍號方廣,遇尊者止宿,次日出會回顧,人宅俱不見,故以潛聖名峰。

妙高峰:在潛聖峰右,中有平坦區,相傳為惠海禪師誦經處。傳說惠海每誦經即有五白衣長者聽經,惠海詢問,長者自稱龍王所遣,願獻寺基,壹夕蓮花峰下擁沙成坪,遂建方廣寺。

天臺峰:在方廣寺西三裏許,相傳有智覬禪師拜經臺、無縫塔、蓮花池、酥酪泉、會仙橋等遺址。

文殊峰:在嶽廟北,相傳唐宣宗太子慕道,在衡山高處西坡眺望,看見金色光環中有壹彌陀僧,以為文殊現身,故名。

觀音峰:在西嶺與方廣寺之間。形勢奇偉峻險,有新修盤山公路可至其上。峰上多奇花異草,春末夏初,是遊覽、觀賞佳處。

祥光峰:在嶽廟西北,壹名鶴鳴峰,中有靈田,相傳夜裏飛光如燭。山林古木、奇花、秀草甚多,地處幽谷,實為避暑勝地。

靈禽峰:在嶽廟西北,上有朝鬥壇,相傳唐薛幽棲於此。有靈鳥群飛,羽毛異色,紅碧相間,聲如笙徨,棲於峰上,故名。

駕鶴峰:在嶽廟東,上有駕鶴亭,相傳為晉尹真人駕鶴飛升處,故名。

赤帝峰:在嶽廟後,古名煉玉峰,峰後有石刻,上有祝融氏墓。

朝日峰:在嶽廟左,壹名朝陽峰,昔殷先生曾於此曬太陽取暖,故名。上有赫胥墓。

崱屶峰:在嶽廟後,壹名側刀峰,東有石室,惠東子修行於此。峰下有龍池,春夏有萬蛙會於池,池沿有檜樹、銀杏各壹株,虬枝翠葉,飽厲風霜。

紅花峰:在嶽廟西南,亦名石榴峰,有夕陽巖,夕陽溪。

碧雲峰:在嶽廟東,上有紫金臺,雲氣濃如藍黛。

九女峰:在嶽廟左西北,其狀尖削秀麗,俗名土木嶺,雲開則雨,霧降則睛,當地山裏人憑它以鑒睛雨。有九子巖,下即九仙觀。

降真峰:在嶽廟後,其峰下產雲母石。相傳昔武陽洞人遇異人於此。傳說異人身上毫毛過寸,武陽洞人驚奇而走,異人回答:“我仙也。素服蒼耳,二百余歲,教爾服之。”指示仙草之後,不復再現。

岣嶁峰:距南嶽五十華裏,在衡陽北鄉,山勢雄偉,樹木蒼古,奇花珍草,香濃濃郁,中有禹王廟,廟側有禹王碑,上有螺妃墓,峰上有法lun寺,前人以峋峨為南嶽主峰,山上原有岣嶁、石鼓、廉溪書院。

龔立海有《望衡嶽》詩雲:“鐵腳無日踏上方,帆隨雁影轉清湘,雄幡楚塞環三郡,高鎮炎荒祀百王,九面陰陽分向背,半空雷雨下青蒼,登臨我欲窮滄海,觀日還騎赤鳳凰”。高度概括了南嶽峰巒形勝和它的崔嵬氣勢。

上述峰巒,各有特色:有的翠綠欲滴,郁郁蔥蔥,有的繁花似錦,四季飄香;有的擲雪飛花,泉水叮咚;有的神奇縹緲,雲遮霧障,有的怪石磷峋,嵯岈互異。它們各以自身的挺拔峻秀、嬌麗婀娜呈現在遊人眼前,給人以境界清遠深幽、胸懷開闊、風趣橫生的美感。

衡山不僅具有宏觀的雄健態勢,而且雄中寓秀、剛中有柔。花崗巖山體的節理比較疏朗,加之垂直節理不太發育,因而衡山花崗巖的風化多呈水平的層狀剝蝕,形成渾圓的峰巒並覆蓋著較厚的風化層。峰巒的輪廓線條柔和、體態豐滿,圓潤的石景層層疊起宛若堆雲。這裏地處亞熱帶之南部,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山上土層較厚,有利於植物生長。衡山植被覆蓋率之高以及植物種屬之多,均冠於五嶽,而且季相特征明顯,壹年四季各臻其畫意之妙。山上終年煙雲繚繞,溪澗潭泉遍布,又賦予南嶽以仙山的靈氣。僅泉眼就有二十四處,飛泉流溪,為衡山平添了山間水景之意趣。如像紫蓋峰下的“水簾洞”,上覆谷地,下臨絕壁。谷地上的山泉從谷口奔流直下,形成瀑布,瀑布灌註石池,池滿水溢又傾瀉而下成為水簾。簾因亂石所阻,分成兩段,伏流石隙中,跳玉噴珠、雪濺雷鳴。

南嶽自山麓至山頂、分為三個各具特色的景觀區,即以南嶽廟為中心的山麓景觀區,以磨景臺為中心的幽谷景觀區和南天門以上的嶽頂景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