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從徐誌摩
1933年,卞之琳畢業於北京大學英文系,就學期間曾師從徐誌摩。徐誌摩是最早發現卞之琳富有詩才的人,他不僅將卞之琳的詩歌在其編輯的《詩刊》上發表,還請沈從文寫題記。
因為這段經歷,卞之琳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二句三年得
卞之琳作詩,斟詞酌句,苦思冥想,為尋找壹個最合適的意象,他會達到?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他不是以情寫詩,而是以?思?寫詩,以?理?入詩,所以他的《圓寶盒》《魚化石》不是輕易就能理解的。當年,連梁實秋、胡適也大呼?看不懂?而予以批評。
詩人高洪波曾評價:?卞之琳先生是中國詩壇的琢玉者。他壹生寫的詩歌沒有超過五千行,惜墨如金,是個很特殊的例子,真有點兒像當年唐代的孟郊、賈島這樣的苦吟詩人,?二句三年得,壹吟雙淚流?。他把詩當成壹塊玉來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詩作錚錚然有金玉之聲。?
莎翁研究家
卞之琳還是莎士比亞研究專家。1929年,他考入北京大學英文系,便譯了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時年十九歲。其代表譯著《莎士比亞悲劇四種》更成為中國莎士比亞作品翻譯的最高成就,他的研究著作《莎士比亞悲劇論痕》是中國莎士比亞研究中的裏程碑。
?脆弱啊,妳的名字叫女人。?鮮少人知道,1958年上譯廠推出的經典電影《王子復仇記》的'最終完成的配音版臺詞,主要就是根據卞之琳的譯本整理而成。
苦戀張充和
1933年秋天,卞之琳認識了來北大中文系念書的張充和。因為張充和,曾被聞壹多當面誇贊?不寫情詩?的卞之琳也開始創作情詩,?我開始做起了好夢,開始私下深切感受這方面的悲歡。隱隱中我又在希望中預感到無望,預感到這還是不會開花結果。仿佛作為雪泥鴻爪,留個紀念,就寫了《無題》等這種詩。?卞之琳在《〈雕蟲紀歷〉自序》中感慨到。
卞之琳的這段愛情經歷是壹段求而不得、刻骨銘心的苦戀。1947年9月,經沈從文介紹,張充和與北大西語系外籍教授傅漢思相識;1948年11月,與漢思喜結秦晉,次年1月雙雙赴美定居。1955年,45歲的卞之琳終於聽從勸說,與青林女士結婚,結束了這段持續20余年的苦戀和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