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稅多常辛苦,棄業寧為販寶翁出自唐代張籍詩《賈客樂》。棄業:放棄農業。古代以農業為本業,而工商業則常為人所不齒。意思是:農民的賦稅太繁重了,總是辛苦不堪,因此,他們放棄了種田的本業,寧願做個販賣珠寶的商人。
取於民有度,用之有止,國雖小必安;取於民無度,用之不止,國雖大必危出自《管子·權修》。意思是:向百姓征收賦稅有限度,花費有節制,即使國家小也壹定能夠保持安定;向百姓征收賦稅沒有限度,花費又沒有節制,即使國家再大也必然會有危機。
誰道田家樂?春稅秋未足出自宋代梅堯臣詩《田家語》。意思是:誰說農家的生活安定快樂?春天的賦稅到了秋天還沒有交齊呢!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出自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說》。是:這個。意思是:有誰會知道徭役比這毒蛇還殘酷呢?詩句深刻揭露了當時封建統治者對百姓的殘酷剝削。
民貧輕揖讓,力盡畏征輸出自清代沈德潛《夏日述感》。揖讓:主客相見時的禮節。意思是:人民貧苦的時候,不會註重那些繁文縟節;在他們財力匱乏之時,害怕的是官府征收賦稅。
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出自《孟子·盡心上》。易:修治。意思是:治理好他們的田地,減輕他們的徭役和賦稅,就能夠使老百姓富足起來。
官家不稅商,稅農服作苦出自唐代姚合詩《莊居野行》。意思是:政府不讓經商的人服役納稅,卻將這些賦稅全都加在了農民的身上。詩句反映了當時的朝廷輕農重商的政策。
春貸秋賦民皆歡,春賦秋貸民皆怨出自《淮南子·說山訓》。意思是:春天放貸,秋天收稅,農民就都會歡喜;但春天收稅,而秋天放貸,農民就都會抱怨。
能知歲事報陰晴,不知官租重與輕出自明代馮惟敏詩《禽言》。歲事:壹年的農事。意思是:能夠知道壹年的收成如何,能夠預測天氣的陰晴,但卻無法知道稅租是輕還是重。詩句巧妙地揭示了農民的生活和命運常常掌握在官方的手中。
賦斂厚,則下怨上矣出自《管子·權修》。厚:重、多。下:指百姓。上:指君主。意思是:賦稅過於繁重,老百姓就會怨恨君主。說明要減輕百姓的負擔,才能平復民怨。
弊政之大,莫若賄賂行而征賦亂出自唐代柳宗元《答元饒州論政理書》。最大的弊政莫過於賄賂猖獗,賦稅繁多了。
壹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出自唐代白居易詩《買花》。深色花:指牡丹花。中人:家產中等的人家。意思是:壹叢牡丹花的價值,要抵得上十戶中等人家交壹年的賦稅。可見統治階級是何等奢華。
國賦三升民壹鬥,屠牛那不勝栽禾出自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那:同“哪”,怎麽。栽禾:種田。意思是:國家規定農民的賦稅是三升米,但實際上,農民卻要交納壹鬥米,那麽,殺牛怎麽會不比種莊稼強呢?詩句揭示了當時的統治者對貧苦的勞動人民的恣意盤剝。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出自唐代聶夷中詩《田家》。意思是:剛到六月,禾苗還沒有吐穗開花,官府就已經早早地開始修築糧倉了。詩句含蓄而又深刻地揭露統治者對百姓的殘酷剝削。
人間行路難,踏地出賦租出自宋代蘇軾詩《魚蠻子》。賦租:即租稅。意思是:這個世界上,連走路都十分困難,只要腳壹踏在地上,就得交租納稅。詩句表現了封建剝削之繁重和苛刻。
壹飯中人產,千金匹馬裝出自清代陳恭尹詩《所見》。意思是:特權階層的壹頓飯的價值就相當於壹戶中等人家的全部財產;壹匹馬的行頭就要耗費上千兩黃金。詩句尖銳地揭露了封建特權階級的窮奢極欲,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封建統治者對百姓的盤剝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