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各有什麽特征

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各有什麽特征

現實主義(Realism),又稱“寫實主義”,認為在人類的認知中,我們對物體的理解與感知,與物體獨立於我們心靈之外的實際存在是壹致的。壹般認為現實主義關心現實和實際而排斥理想主義。現實主義在博雅人文範疇中有很多意思,特別是在繪畫、文學和哲學中。它還可以用於國際關系。

在藝術上,現實主義指對自然或當代生活做準確、詳盡和不加修飾的描述。現實主義摒棄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張細密觀察事物的外表,據實摹寫,它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許多藝術思潮。

現實主義是文學批評和文學研究中最常見的術語之壹,它壹般在兩種意義上被人們使用。壹是廣義現實主義,泛指文學藝術對自然的忠誠,最初源於西方最古老的文學理論,即古希臘人那種“藝術乃自然的直接復現或對自然的模仿”的樸素的觀念,作品的逼真性或與對象的酷似程度成為判斷作品成功與否的準則。二是狹義的現實主義,是壹個歷史性概念,特指發生在十九世紀起源於法國的現實主義運動。

壹般說來,現實主義作品具有三個特點:

壹是細節的真實性。要有真實的細節描寫,用歷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現實主義作品是以形象的現實性和具體性來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讀者觀眾如入其境。瓦薩拉的《畫家的生活》曾敘述了壹些有趣的藝術史軼事:孔雀啄食貝那左尼畫得太逼真的櫻桃;喬托的老師用刷子驅趕喬托在壹幅人物肖像上增添的蒼蠅。這種現實主義概念雄霸人類藝術史近兩千年,至今仍保留在日常生活中。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過典型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征。可以說,典型化是現實主義的核心,是區別於自然主義的標誌。生活現象是紛紜復雜的,如實記錄生活,不過是照相師的手藝;現實主義則要求作者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人物與事件,經過個性化和概括化的藝術加工,創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環境。正如恩格斯說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作者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體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別地說出來。法國文學史家愛彌爾·法蓋解釋說:"現實主義是明確地冷靜地觀察人間的事件,再明確地冷靜地將它描寫出來的藝術主張。……要從幾千幾萬的現實事件中,選擇出最有意義的事件,再將這些事件整理起來,使之產生強烈的印象。"這同恩格斯所說的"除了細節上的真實之外,現實主義還要求如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義基本壹致。

浪漫主義是文藝的基本創作方法之壹,與現實主義同為文學藝術上的兩大主要思潮。作為創作方法,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浪漫主義的創作傾向由來已久,早在人類的文學藝術處於口頭創作時期,壹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帶有浪漫主義的因素和特色,但這時的浪漫主義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覺為人們掌握的創作方法。

許多知識分子和歷史學家將浪漫主義視為是對於啟蒙運動的反彈,是壹種對啟蒙時代的反思。啟蒙時代的思想家強調演繹推理的絕對性,而浪漫主義則強調直覺、想象力、和感覺,甚至到了被壹些人批評為“非理性主義”的程度。

在整體上而言,浪漫主義運動由歐洲在18世紀晚期至19世紀初期出現的許多藝術家、詩人、作家、音樂家、以及政治家、哲學家等各種人物自發組成,但至於浪漫主義的詳細特征和對於浪漫主義的定義,壹直到20世紀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學史界爭論的題材。

夏爾·波德萊爾給的定義是:“浪漫主義既不是隨興的取材、也不是強調完全的精確,而是位於兩者的中間點,隨著感覺而走。”

特點

思想

1、偏重於表現主觀理想,抒發強烈的個人感情。

浪漫主義對法國大革命後的現實極為不滿,往往把非資本主義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義作家深感古典主義所宣揚的理性對文藝創作是壹種枷鎖,於是強調創作的絕對自由,反對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要求突破文學描繪現實的範圍,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他們特別重視愛情題材,對人的夢境也進行了大量的描寫。

2、描寫自然風光,歌頌大自然。

由於厭惡資本主義物質文明,反感庸俗醜惡的現實,對工業化的恐懼和憎惡便成為浪漫主義詩人***有的特點,而雄偉瑰麗的大自然和遠方奇異的情景,則成為浪漫主義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在他們的筆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醜惡鄙俗形成強烈的對比,壹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沒在大自然中間或奇異的和具有異國情調的環境裏。他們標舉盧梭的“回歸自然”的主張,把自然看作壹種神秘力量或某種精神境界的象征。浪漫主義作家不僅歌吟本國自然之美,而且樂於描繪異國風光,如美洲的叢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國,少數民族的生活風俗,哥特式的建築,古代的廢墟等等。

3、酷愛描寫中世紀和以往的歷史。

從司各特開始,至雨果、大仲馬等浪漫派小說家,許多以歷史題材為描寫對象。他們的描寫不重在反映歷史真實,而在表現自我的想象,往往只是擷取歷史的壹個小插曲,這個小插曲在史書上語焉不詳,可以任憑作者自由馳騁。有的浪漫主義者美化了中世紀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紀當作“黃金時代”以與資本主義來對立。

4、重視民間文學,尤其是中世紀的民間文學。

在德國和英國,浪漫主義都是從搜集中世紀民間文學開始的,為此還提出“回到中世紀”的口號。這是因為中世紀的民間文學不受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的束縛,其想象豐富,情感真摯,表達自由,語言通俗。

手法

1、浪漫主義文學對各種藝術形式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於詩歌,其中特別引人註目的是詩體長篇小說的創造。詩體長篇小說是在詩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視野寬廣,擴大了詩歌反映現實的範圍。

2、浪漫主義文學慣用對比、誇張和想象,用詞也傾向於華麗壹路。浪漫派尋求強烈的藝術效果,追求異乎尋常的情節,描寫異乎尋常的事件,刻畫異乎尋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獨的叛逆形象,這些都離不開對比、誇張和想象的手法。

3、憂郁感傷的情調為浪漫派作家所愛好。憂郁是浪漫主義者與周圍現實不相協調而產生的精神狀態,既有貴族的懷舊式的憂郁,也有資產階級不滿現實的憂郁,“世紀病”即是憂郁病,勒內乃其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