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庭前八月梨棗熟作者是誰

庭前八月梨棗熟作者是誰

“庭前八月梨棗熟”的作者是杜甫。

這句詩句“庭前八月梨棗熟,壹日上樹能千回”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百憂集行》。翻譯過來就是:想當年,年方十五,童心未泯還像小孩子,身強體健像初生的黃牛犢,來來去去健步如飛。八月來臨,梨子棗兒都熟透了,壹天裏不知要上樹采果子多少回。

所以,杜甫壹生喜歡登山,年輕的他,爬上十八盤、登上日觀峰是不在話下的。這首七言古詩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當時,杜甫棲居成都草堂,生活極其窮困,只有充當幕府,仰人鼻息,勉強度日。

杜甫不同時期詩歌的風格:

1、青年時期的意氣風發

少年時期正是年少多彩,風華正茂的時候。那時的他逍遙自在遊學四方,所以初期他的詩歌多是舒展了雄圖大誌的,到後來因觸怒到權貴被貶到華洲,他的心情變得苦悶抑郁,於是這時的詩歌中總是包含了許多郁郁不得誌和報國無門的無奈。

2、中年時期憂國哀民

中年時期也是他這壹生最無奈的壹段時間,眼看著國家經歷動亂民不聊生,自己有壹身的抱負想要有所作為,想為國家為人民出壹份力,卻毫無辦法。那時的杜甫所作的詩歌多表達了愛國的熱情,身為壹個滿心懷著家國天下的人,也只有用手中的筆去抒發自己的情感,但也是他詩歌最為輝煌的時期。

3、老年的壯誌難酬

老年的他已經歷經了滄桑,顛沛流離的晚年讓他的詩歌中盡顯了他看盡世事,年老誌存的悲哀,感嘆著到底怎麽做才能得到無數寬敞的大房子,讓它們去庇護住那些貧苦的讀書人,讓他們都能開心,要是有那麽壹天的話,就算自己的茅屋被吹破,就算自己挨餓凍死也沒有什麽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