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學阮公體三首的作品鑒賞

學阮公體三首的作品鑒賞

其壹

第壹首總結了詩人在政治鬥爭中得來的經驗教訓。詩人少小就胸懷大誌,崇尚直道,不從流俗。但是,因為涉世未久,閱歷匪深,所以對復雜紛繁的社會現實、變幻無窮的政治風雲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只言繩自直,安知室可欺?”詩人把政治鬥爭想象得過於簡單,把鬥爭的對手估計得過於善良,不曾料到他們會大搞陰謀,會暗售其奸。這是詩人自我總結的政治鬥爭失敗的原因和教訓。詩人懂得“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的哲理,面對失敗不消極、不悲觀,從“失意”中認識自我,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而積極準備繼續投入戰鬥。

其二

第二首抒發了詩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這首詩著力勾畫了“老驥”和“鷙禽”的形象,卒章顯誌,交代了勾畫這兩個形象的意義,將全詩所抒發的感情充分地表達了出來。“老驥伏櫪,誌在千裏”是曹操的流傳千古的絕唱。其所以見佳,不但在於它“以彼物比此物”,突現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抒寫了曹操的宏圖大誌,而且更在於它可以被不服老的人們為言己誌而順口吟誦,可以被人們為了形容他人的老年篤誌而信手拈來。劉禹錫對這兩句詩特別喜愛,不止壹次地將其溶入自己的詩文之中。例如《秋聲賦》中的“驥伏櫪而已老,鷹在冓而有情,聆朔風而心動,盼天籟而神驚。”這首詩和《秋聲賦》壹樣,並不是簡單地把古典化為自己的詩句之中,而是揮動大筆,給古典賦予了某些新義,勾畫了壹幅“老驥馳騁圖”,並把這幅圖與“雄鷹翺翔圖”互相叠印,使老驥和鷙禽的形象活生生地勾畫出來了。“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是詩人就驥馳鷹翔而發的議論,是詩人對老驥和鷙禽的由衷的贊嘆,是詩人壯誌難酬的奮力的呼喊。這十個大字,使全詩主題鮮明,使全詩感情激蕩。

其三

第三首描繪了詩人的自我形象,揭露和鞭撻了黑暗的現實,表現了詩人堅持鬥爭,永不妥協的頑強意誌。“昔賢多使氣,憂國不謀身。目覽千載事,心交上古人。”這四句詩使讀者看清了詩人是以“昔賢”為榜樣的,詩人從“昔賢”身上汲取了力量,他也是“憂國不謀身”的。“侯門有仁義,靈臺多苦辛”,嘲諷了王侯們只知竊國。詩人說他們唯名是求,唯利是圖,絞盡腦汁,甚是辛苦。這兩句切中古往今來的時弊,把詩人所處的社會的腐敗現實揭露得體無完膚,鞭撻得入骨三分。“不學腰如磬,徒使甑生塵”,抒發了詩人堅持鬥爭,永不妥協的頑強意誌。這兩句詩可以和陶淵明的“我不能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兒”(《宋書·陶潛傳》)、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相媲美。這兩句雖然不及李白的兩句豪放,但是比李白的兩句深沈。

“厥旨淵放,歸趣難求”,是鐘嶸對《詠懷詩》的藝術特色的評價。它是指《詠懷詩》在表現手法上多用“比”、“興”,即或用自然事物象征,或用神話遊仙暗示,或用古人古事比喻。《學阮公體三首》也是運用了象征、暗示、比喻等手法,言在此而意在彼(即所謂的“厥旨淵放”),曲折隱約地表達思想內容(即所謂的“歸趣難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