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賞析
這首詩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像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變化,妳看:壹股泉水緩緩地、小心翼翼悄無聲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陽的照射下,清晰可見。陽光透過池畔的綠樹,將樹陰投入水面,陰陽交錯明暗斑駁。好像是泉水很愛惜風和日麗的美好景色。泉水的細流匯成了小池,昨日還平靜的水面上,今天就長出了尖尖的、還包卷著的嫩荷葉,並吸引著可愛的蜻蜓飛來嬉戲。《小池》是壹首描寫初夏池塘美麗景色的、清新的小品,樸實的語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風光,壹切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詩,句句如畫,自然樸實,真切感人。
壹個“惜”和壹個“愛”,給了泉水和綠樹以生命,擬人化的手法分別寫出了泉眼是因為珍惜涓涓細流,生怕動作大了把水滴濺出才輕輕地流淌;樹陰更是喜愛潑灑在水面上斑駁陸離的陽光。壹個“露”和壹個“立”生靈活現地刻畫了小池的勃勃生機,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壹個尖尖角,壹只小小的蜻蜓就已經立在它的上頭了,生動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交融情景。這首詩細膩地描繪了詩人對景物觀察的細致入微,表現出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有生命感和動態感的清新景象
作者楊萬裏(1127~1206),字廷秀,自號誠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縣黃橋鄉湴塘村)人。南宋傑出的詩人,與陸遊、範成大、尤袤齊名,被後人推為“南宋四大家”。
楊萬裏是壹位熱忱的愛國者、清醒的政治家,他曾直率批評朝廷的腐敗無有,提出了壹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他壹生力主抗戰,始終反對屈膝議和。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謫時弊,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楊萬裏晚年與宰相韓侘胄政見不同,隱居吉水十五年,最後憂憤而死,享年80歲,賜謚文節,追贈光祿大夫。
楊萬裏的詩意境鮮明,通俗清新,流暢自然,富有生活氣息。他的詩歌創作按照廣學博取、面向現實、師法自然的道路而自成壹家,形成了壹個新、奇、活、快、風趣、幽默的“誠齋體”特色詩風,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溪回路轉愁無路,忽有梅花壹兩枝”(《晚歸遇雨》),“綠萍池沼垂楊裏,初見芙蕖第壹花”(《將至建昌》)等,都表現了“誠齋體”在創作方式上的特點,從而在中國詩歌史上獨樹壹幟。他所寫的詩,多以山水風光自然景色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經幽默地跟他開玩笑說“處處山川怕見君”。
楊萬裏著作甚豐,相傳有詩2萬余首,現存詩4200余首。是我國古代寫詩最多的作家之壹。
〖附楊萬裏另詩二首〗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之壹
梅子留酸軟齒牙,
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
閑看兒童捉柳花。
《舟過謝潭三首》之三
碧酒時傾壹兩杯,
船門才閉又還開。
好山萬皺無人見,
都被斜陽拈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