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源》裏有壹個故事,說文胄與鄰婦姜氏相愛,文胄送姜氏壹枚百煉水晶針作為信物,姜氏打開箱子,取出連理線,穿上雙針,織同心結回贈文胄。將那絲絲縷縷的錦帶編成連環回文式的同心結來贈與對方,綿綿思戀與萬千情愫也都蘊含其中了,相對其他的信物,同心結有壹份含蓄的深沈,因為它融入了戀人的巧思。
二、戒指
用戒指定情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 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壹女子婚合,臨別時,“女泣曰:與君壹睹,後面無期,以指環壹雙贈之,結置衣帶,相送出門”,會面安可期, 見指環如見其人,指環之重躍然詩裏。
《全唐詩.與李章武贈答詩》的題解中註釋說,唐時,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別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並贈詩道:“撚指環,相思見環重相憶。
“願君永持玩,循環無終極”。 後來李章武再去華州,王氏子婦早已憂思而死,指環只是空留悵惘。宋李昉《太平廣記》裏說後來李章武與王氏子婦的靈魂神會於王氏宅中,這應該是人們對愛情結局的美好願望。
到了晚唐時,戒指漸漸由男女互贈變為只由男子贈與女子,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贈饋方式是類似的。
三、手鐲
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的稱謂, “跳脫”就是其中壹種,宋計有功所著《唐詩紀事》中有個故事,唐文宗有壹天考問群臣:“古詩裏有‘輕衫襯跳脫’句,妳們有誰知道“跳脫”是什麽東西?”大家都答不上來。文宗告訴他們:“跳脫即今之腕釧也。” 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常見女子以手鐲相贈戀人的情節。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了仙女萼綠華曾贈羊權金和玉的跳脫。蒲松齡《聊齋誌異.白於玉》中寫書生吳生偶入仙境與壹個紫衣仙女歡好,臨別時,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釧送給吳生留念。
四、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