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曾經的市徽是壹種叫辟邪的動物。
上世紀八十年代,南京曾有過自己的市旗市徽,雖然幾年後就被取消了,但那只辟邪從此深入人心,代表了南京的形象。
20世紀80年代,南京相繼推出了市徽、市旗、市花和市樹。市徽圖案於1986年正式開始征集。時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市徽設計者、國畫家保彬教授的設計方案中,既有長江、明城墻、虎踞龍盤等元素,還把動物辟邪放在市徽方案的中心點處,代表著南京“六朝古都”的歷史背景。
1988年,保彬教授的項目正式通過並啟動。
國務院辦公廳於1997年11月18日發表《關於禁止自行制作和使用地方旗、徽的通知》,要求各級地方政府禁止自行制作和使用地方旗及地方徽,廣州、寧波、南京、蘇州等城市相繼廢除地方旗及地方徽,全部廢除不用,只有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保留了自己的旗徽(特區區徽)。
擴展資料:
1927年,南京是國民政府的首都,以南京為首都。在蔣介石的大力推薦下,劉紀文成為南京市第壹任市長。1927年5月至1927年8月,1928年9月至1930年4月,劉紀文兩次擔任南京市市長。
1928年10月,當時的南京市政府向國內外征集市徽圖案,獲獎者獲得700元。1930年1月7日,南京市政府召開會議,決定了市徽的設計。
中華民國南京市的市徽設計比較少見。市徽設計為四柱三層五樓石牌坊。中額以上的字寫著“民有”,“民有”上方還有“京市”二字,代表南京。兩側次間額枋字牌分別書寫“民治”和“民享”。
劉紀文的意圖是讓南京市徽繼續使用,但最終並沒有按他所希望的那樣發揮作用。除了用作首都市政公報的封面設計外,“牌坊市徽”在其他場合很少使用。劉紀文辭去南京市市長職務後,很少有人提到蘭花和“牌樓市徽”。
百度百科-市徽
鳳凰網-南京最著名的那個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