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是壹種詩體,是由古代巴蜀間的民歌演變過來的。唐代劉禹錫把民歌變成文人的詩體,對後代影響很大。竹枝詞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由於社會歷史變遷及作者個人思想情調的影響,其作品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壹類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來的民間歌謠;二類是由文人吸收、融會竹枝詞歌謠的精華而創作出有濃郁民歌色彩的詩歌;三類是借竹枝詞格調而寫出的七言絕句,這壹類文人氣較濃,仍冠以“竹枝詞”。之後人們對竹枝詞越來越有好感,便有了“竹枝"的叫法。
劉禹錫:竹枝詞二首
其壹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踏歌聲 壹作: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卻有晴 壹作:還有晴)
其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
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
元 薩都刺:竹枝詞
湖上美人彈玉箏,小鶯飛度綠窗楞。沈郎雖病多情在,倦倚屏山不厭聽。
貢師泰: ?西湖竹枝詞二首
葛嶺東家是相門,當年甲第入青雲。樓船撐入裏湖去,可曾望見嶽王墳。
芙蓉葉底雙鴛鴦,飛來飛去在橫塘。人生多少不如意,水遠山長難見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