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詩-辛棄疾
此乃稼軒詞人《菩薩蠻》中句,其全詞: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而青山兩句,我非常喜歡,不為別的,就因為他道破了壹個客觀真理,也說破了壹層天機。辛棄疾身處腐宋之世,有心殺敵,但無力回天,正是這樣殘酷的經歷,使他對世事洞察徹底。歷史大潮可謂浩浩蕩蕩,洶湧東去,勢不可擋,既使幾座青山使它拐幾個彎,但直泄東海的大勢是任何人也改變不了的。 作為壹個個體的自然人,不管妳是偉人、聖人、賢人,還是普通人,只有順歷史潮流而動,才可以成就事業,才能夠安身立命。古今中外,凡不自量力,妄想挑戰這壹規律的人物,無不被這壹大潮碎為齏粉,而淹滅於驚濤駭浪之中。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可以說是壹種胸懷,是對人生的壹種清醒認識。人就是要正確看待自己,正確確定位置,順應人生規律,走好人生的旅途。不要不知輕重,不知進退,不知好歹,不知死活。所以說,這是壹層天機。執迷不悟的人是參不透的,被權、錢、色迷住心竅的人更加參不透的。 做人是有境界高下之分的。低者,智短識淺,做人只有自己,不顧別人;只有現在,沒有過去和未來。從來看不到歷史的大勢,這樣的人就象不識水性的溺水者,為了求生則拚命的掙紮,最後在痛苦、無助和絕望中死去。而境界高者,雖智似笨拙,但心若止水,他們清楚地了解人世滄桑正如大河奔流,畢竟不會因什麽人的意誌就可以停止,就可以變向。他們面對壹切皆泰然處之、沈著應之、冷靜待之,順其自然,而無不自然,亦浮亦沈,就勢而行,終究得其所哉。 所以,我勸那些執迷者不可因壹時私欲得逞,壹時占了上風,就想永遠維護即得利益、保持優先態勢。要明白壹人之力或壹個利益集團之力與歷史大勢(即人民的願望)相比之渺小。蚍蜉撼樹談何易。人啊,千萬不要敗下陣來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時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