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題嶽陽樓原文

題嶽陽樓原文

題嶽陽樓

[作者] 白居易 ? [朝代] 唐代

嶽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倚曲欄。

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題嶽陽樓》註釋

①嶽陽樓:嶽陽城西門樓。唐開元年間,中書令 為嶽州刺史,常與文士登此樓賦 ,自此著名。

②漫漫:大水無邊無際的樣子。

③危樓:高樓。 憑:倚、靠。

④夢澤:即雲夢澤,古代面積極大,包括長江南北大小湖泊無數,江北為雲,江南為夢。到唐代,壹般稱嶽陽南邊的青草湖為雲夢。

⑤圖障:畫幅,畫幛。唐人喜畫山水為屏障,張掛在廳堂上。

⑥華堂:華麗的廳堂。 張:張掛。

《題嶽陽樓》賞析

嶽陽樓就是現在湖南省嶽陽市西門的城樓。樓高三層,下瞰洞庭湖,碧波萬頃,遙望君山,氣象萬千,這裏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歷代詩人才士來此遊玩時,常常登樓賦詩。白居易的這首《題嶽陽樓》也是登上這座城樓之後,借此來抒發自己的感慨和心誌的。

詩壹開頭就緊扣題目,寫他壹個人登上嶽陽樓的高樓,獨自憑依著曲折的欄桿,俯視城下的湖水,波光粼粼,浩渺無際。洞庭湖是我國的大湖之壹。杜甫在《登嶽陽樓》的詩中形容洞庭湖說,它的波濤把整個宇宙都浮了起來。(“乾坤日夜浮”),“嶽陽城下水漫漫”,這裏的“漫漫”也是形容水勢浩大,無邊無際的樣子。“危樓”,高樓。“獨上危樓憑曲闌”,這個“獨字”字既是寫實,同時也透露了作者政治上不得意的孤寂心情。

第二聯是寫放眼遠望的景象。春天,雨水漸多,湖水微漲,水波碧綠。岸邊的草木,也已發芽抽條。草木的綠色與遠處雲夢澤的水色連線在壹起,圖面更覺廣闊。傍晚,斜日西墜,殘陽如血,天空的彩霞與湖水的紅波交相輝映,紅波近處,好想就是長安,它使人聯想到似乎離長安近了。這幅圖畫色調明快,芳草、碧波,綠成壹片,夕陽、晚霞,渾然壹體。“夕波紅處近長安”,在這絢麗的畫圖中又織進了作者的感慨和希望。這裏,作者暗用了晉明帝“日遠長安近”的典故。《晉書·明帝紀》有這樣的記載:明帝小的時候,受到元帝的寵愛。有壹次元帝把他抱在懷中,問他:“太陽和長安哪壹個離我們近?”明帝回答:“還是長安近,常聽說有人從長安來,沒聽說過有誰從太陽那裏來呀。”元帝認為他聰明,想誇耀壹番,於是大宴群臣,當著眾臣的面提問,這次他卻回答說,太陽離我們近。元帝很窘,問他為什麽和上次說的不壹樣?他說:“我們壹擡頭就看見太陽,卻看不見長安呀。”從此,元帝更把他看成奇才了。白居易借用這個典故說,看到映在湖中的夕陽,就想起了長安,這是符合他當時的心情的。我們知道,白居易是個有政治抱負的人,他雖受到排擠打擊,貶謫在邊遠地區,但他始終關懷著祖國和人民的命運。長安是唐代的京城,古人常常以長安代指中央朝廷。他這時正由江州(在今江西省)調任到忠州(今四川忠縣),不論是在空間上還是在心理上,都使他感到離長安近了壹步。這種語意雙關的詩句,傳神地表達了他此時特有的心理狀態。

但是,生活是復雜的,白居易的心情也是矛盾的。“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正是他這種復雜心情的寫照:岸邊山中的老猿正攀著枯樹站立在那裏哭得那樣傷心,天空的大雁在湖上橫空飛渡,要渡過這無邊無際的大湖還有許多困難。“苦”,這裏是形容啼哭時極度傷心的程度。所以他感慨地說,這個地方風景壯闊美麗,也只可畫成圖畫,張掛在貴人家的廳堂裏,供他們欣賞。他們看到畫面,卻不能理解我這“猿啼苦”、“渡亦難”的心情啊。“圖障”,畫幅。“華堂”,裝飾華麗的廳堂。“張”,這裏是掛的意思。“看”讀第壹聲,與“安”、“難”同韻。白居易的這首詩壹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寓情於景,把寫景和抒情緊密結合在壹起,在描繪優美動人的景色時,毫不掩飾地向讀者敞開自己的心扉。

《題嶽陽樓》作者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河南新鄭(今河南鄭州新鄭市)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鄭州新鄭東郭宅(今新鄭市東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祖父白锽移居下邽(今陜西渭南市北)。白锽後曾任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縣令,和當時鄰居新鄭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清水秀,遂移家於新鄭,白居易本人就出生於河南新鄭。卒後葬於河南洛陽,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其它作品

○ 長恨歌

○ 錢塘湖春行

○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 觀刈麥

○ 憶江南·江南好

○ 白居易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