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夜洛城聞笛 / 春夜洛陽城聞笛》
唐代: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 《塞下曲六首·其壹》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3. 《題情盡橋》
唐代:雍陶
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
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壹條條。
4. 《折柳篇》
唐代:許景先
春色東來度渭橋,青門垂柳百千條。長楊西連建章路,
漢家林苑紛無數。縈花始遍合歡枝,遊絲半罥相思樹。
春樓初日照南隅,柔條垂綠掃金鋪。寶釵新梳倭墮髻,
錦帶交垂連理襦。自憐柳塞淹戎幕,銀燭長啼愁夢著。
芳樹朝催玉管新,春風夜染羅衣薄。城頭楊柳已如絲,
今年花落去年時。折芳遠寄相思曲,為惜容華難再持。
5. 《浪淘沙》
宋代:趙鼎
玉宇洗秋晴。涼月亭亭。夢回孤枕瑣窗明。何處飛來三弄笛,風露淒清。
曾看玉纖橫。苦愛新聲。由來百慮為愁生。此夜曲中聞折柳,都是離情。
2.求關於折柳的詩句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後人用折柳隱晦離愁之情,也有暗示思鄉之情的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王之渙)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李白“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就說明了這樣壹個風俗: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十裏長堤,壹步壹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白居易《青門柳》“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魚玄機《折楊柳》“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
張九齡“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李白《宣城送劉副使入秦》“無令長相思,折斷楊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3.灞橋折柳 紅葉寄情 春傷秋愁 蛩吟雁徙相關詩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壹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1],更東陌、飛絮蒙蒙[2]。嘶騎漸遙[3],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4]。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沈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5]。
秋風蕭蕭愁殺人, 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 胡地多飈風,樹木何修修。 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裏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4.關於折柳的詩句關於折柳送別的詩句
1、氣暄動思心,柳青起春懷。——鮑照《三日詩》
2、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隋雜曲歌辭《送別詩》
3、幽幽桂葉落,馳道柳條長。折榮疑路遠,用表莫相忘。——顧野王《芳樹》
4、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勞勞亭歌》
5、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落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6、楊柳成歌曲,蒲桃學繡文。——北周庾信《奉和趙西東路春詩》
7、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8、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9、三月江城柳絮飛,五年遊客送人歸。故將別淚和鄉淚,今日闌幹濕汝衣。
10、桃含可憐紫,柳發斷腸青。——梁簡文帝蕭綱《春日詩》
11、清江壹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情人橋上別,更無消息到今朝。
12、含露桃花開未飛,臨風楊柳自依依。——隋煬帝楊廣《四時歌·東宮春》
13、巫山巫峽長,垂柳復垂楊。同心且同折,故人懷故鄉。——梁元帝蕭繹《折楊柳》
14、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隋朝無名氏《送別》
15、曲成攀折處,唯有怨別離。——岑之敬《折楊柳》
16、無令長相思,折斷楊柳枝。
17、楊柳東風樹,青青夾禦河。近來攀折苦,應為離別多。
18、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
19、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柳絲挽斷腸牽斷,彼此應無續得期。
20、絮時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蕭繹《和劉上黃春日詩》
21、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2、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3、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2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饑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25、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5.有關折柳的詩句1、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出自:唐·張九齡《折楊柳·纖纖折楊柳》。
譯文:纖纖的楊柳條我將妳折下來,拿妳去送予人遠方知心的人。
2、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
出自:唐·李白《折楊柳·垂楊拂綠水》。
譯文:真想攀折柳條,以遠寄到情郎所在的龍城前,讓他明白她的壹片相思。
3、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出自: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譯文: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4、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壹枝。
出自:唐·楊巨源《折楊柳》。
譯文:沿著河岸依依行走,河邊的楊柳低垂著像酒曲那樣細嫩的長條,這不禁勾起了我這個將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於是我停下馬來,請送行的您幫我折壹枝楊柳吧。
5、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
出自:唐·魚玄機《折楊柳》。
譯文:每天送別時依依不舍,折盡了路邊的楊柳枝。
6.關於折柳送別的詩句“折柳”壹詞寓含“惜別懷遠”之意:
在我國的古代,親朋好友壹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壹支柳條贈給遠行者。“折柳”壹詞寓含“惜別”之意 。我國“折柳送行”的習俗最早見於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裏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古時柳樹又稱小楊或楊柳,因“柳”與“留”諧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離別贈柳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歌詞是:“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
李白“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就說明了這樣壹個風俗: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十裏長堤,壹步壹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白居易《青門柳》“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魚玄機《折楊柳》“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折柳贈別”蘊含著壹種對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願,也喻意親人離別家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
人們離別時折柳相送,在思念親人、懷念故友時也會折柳寄情。“折柳”壹詞也寓含“懷遠”之意。張九齡“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條折春色,遠寄龍庭前”;李白《宣城送劉副使入秦》“無令長相思,折斷楊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