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語錄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六則》(壹) 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二)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 子貢問曰:“有壹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五)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七)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策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九)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十) (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論語十則》2.魚我所欲也 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壹簞食,壹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4.曹劌論戰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
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壹戰。
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
戰於長勺。公將鼓之。
劌曰:“未可。”齊人三鼓。
劌曰:“可矣。”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劌曰:“未可。”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
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5.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6.出師表 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2. 需要古代的經典文言文句子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湛奧》)2.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蕩》)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團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蔔居》)10.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楚辭(離騷》)11.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對楚王問》)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1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僖公十年》)14.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15.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16.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戰國策·趙策))18.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戰國策·楚策》)19.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謀攻》)20.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六十四章))2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22.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2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2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2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子罕》)2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3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兩》)3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述而》)3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33.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3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3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36.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3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39.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管子·權修》)4O.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誰北則為枳。(《晏子春秋》)41.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孟子·盡心上))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4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醜))4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醜))46.生於優患,死於安樂。(《孟子·告於下》)4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48.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4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魚我所欲也》)50.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茍子·勸學))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與之俱黑。
(《茍子·勸學》)52.千裏之堤,潰於蟻穴。(《韓非子·喻老》)5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呂氏春秋·盡數))54.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55.壹張壹弛,文武之道。
(《禮記·雜記下》)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57.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58.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5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間訓》)60.失之毫厘,謬以千裏。(《史記·太史公自序》)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列傳》)62.智者千慮,必有壹失;愚者千慮,必有壹得。(《史記淮陰侯列傳》)63.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史記》)64.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記》)65.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史記·項羽本記》)66.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史記·項羽本記》)67.不鳴則已,壹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國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報任安書》)69.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班固《漢書》)70.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家則無徒。(班固《漢書·東方朔傳》)。
3. 初中要求背誦的文言文有哪些《論語十則》、《魚我所欲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曹劌論戰》、《鄒忌諷齊王納諫》、《出師表》、《桃花源記》、《三峽》、《馬說》、《陋室銘》、《小石潭記》、《嶽陽樓記》、《醉翁亭記》、《愛蓮說》、《記承天寺夜遊》、《送東陽馬生序》、《關雎》、《蒹葭》、《觀滄海》、《飲酒》、《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次北固山下》、《使至塞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行路難》、《望嶽》、《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觀刈麥》、《錢塘湖春行》、《雁門太守行》、《赤壁》、《泊秦淮》、《夜雨寄北》、《無題》、《相見歡》、《漁家傲·秋思》、《浣溪沙》、《登飛來峰》、《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遊山西村》、《破陣子》、《過零丁洋》、《天凈沙·秋思》、《山坡羊·潼關懷古》、《己亥雜詩》。
4. 需要文言文“勸學”的全篇古文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幹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
靖恭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
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 ,禍災乃作。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
施薪若壹,火就燥也。 平地若壹,水就濕也。
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召禍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 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冥冥之誌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 不能兩聽而聰。
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詩曰 :“屍鳩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儀壹兮。其儀壹兮,心如結兮。”
故君子 結於壹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沈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 為聖人。
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 。
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
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 ,法之大分,群類之綱紀也。
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禮之敬文也 ,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端而言,蠕而動,壹可 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 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 犢。
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壹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 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簡而不速。
方其人之習 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 誌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
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 緯蹊徑也。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
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 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飧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 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苦者,勿告也。告苦者,勿問也。
說苦者,勿聽也。有爭氣者,勿與辯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 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
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 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
詩曰:“匪交 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
百發失壹,不足謂善射。千裏跬步不至,不足謂善禦。
倫類不通,仁義不壹, 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壹之也。
壹出焉,壹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紂盜跖也。
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 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
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 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
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
能定能應,夫是謂之成 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5. 求初中要求背的古文目錄七上:
童趣 《論語》
觀滄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灣)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棄疾)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山市(蒲松齡)
《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寓言四則
智子疑鄰
塞翁失馬
七下:傷仲永(王安石) 木蘭詩
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口技(林嗣環)
誇父逐日 《山海經》
兩小兒辯日 《列子》
狼(蒲松齡)
八上:桃花源記(陶淵明)
陋室銘(劉禹錫)
愛蓮說(周敦頤)
核舟記(魏學洢)
大道之行也(《禮記》)
望嶽
春望
石壕吏
三峽(酈道元)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觀潮(周密)
湖心亭看雪(張岱)
歸園田居(陶淵明)
使至塞上(王維)
渡荊門送別(李白)
登黃鶴樓
八下與朱元思書(吳均)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馬說(韓愈)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赤壁(杜牧)
過零丁洋(文天祥)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小石潭記(柳宗元)
嶽陽樓記(範仲淹)
醉翁亭記(歐陽修)
滿井遊記(袁宏道)
飲酒(其五)(陶淵明)
行路難(其壹)(李白)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己亥雜詩(龔自珍)
九上
陳涉世家(司馬遷)
唐雎不辱使命(劉向)
隆中對(陳壽)
出師表(諸葛亮)
望江南(溫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漁家傲(範仲淹)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武陵春(李清照)
九下
公輸 《墨子》
《孟子》兩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魚我所欲也 《孟子》
《莊子》故事兩則
惠子相梁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
曹劌論戰 《左傳》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愚公移山 《列子》
關雎
蒹葭
6. 初中要求背誦的文言文有哪些/search?keyword=%CE%C4%D1%D4%CE%C4&gradeid=&courseid=&typeid=(人教版)高考前必背的十篇文言文精華 2006-4-19 9:33:58免費:《勸學》《鄒忌諷齊王納諫》《屈原列傳》《陳情表》《滕王閣序》《師說》《阿房宮賦》《六國論》《遊褒禪山記》《赤壁賦》 《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2、今齊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人教版)談談初中古詩文閱讀教學 2006-4-17 9:00:33免費壓縮包內包含兩篇經驗文章,非常值得壹讀。 第壹篇:談談初中古詩文閱讀教學 其壹,把古詩文的教學建立在深入誦讀的基礎之上。
(1)教學千法讀為本。(2)古詩文閱讀教學忌過重的表演成分。
(3)讀是閱讀古詩文的基礎,而朗讀則是讀的靈魂。(4)在讀的基礎上進壹步培養學生對文言詞句的理解和對文言文義的欣賞感悟能力。
其二,把文言翻譯的重點落實到句子內部重要字詞的理解上 第二篇:漫談新課標下古詩文教學 (人教版)明確教、考、學的關系,抓住重點,努力使古詩文教學達標 2006-4-17 8:59:52免費明確教、考、學的關系抓住重點,努力使古詩文教學達標宜賓市二中 馮寧《語文課程標準》在7—9年級閱讀部分第11條、12條明確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背誦優秀詩文80篇”。這就是教學古詩文應達到的標準。
怎樣通過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達到此標準呢?筆者認為,首先要明確教、考、學的關系,抓住重點,以考促教,以考促學,以教促學,最終達到課程標準。(人教版)《赤壁賦》朗誦音頻 2006-4-5 8:45:57免費《赤壁賦》朗誦(男聲,4分12秒),適合高二文言文單元語文教學。
(人教版)《廉頗藺相如列傳》 [教案1] 2006-3-17 10:34:00免費教學目標: 1、繼續積累文言常用詞,繼續培養文言文語感。 2、《史記》中的小說因素齊備。
體會課文善於剪裁和組織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語言行動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現手法。 3、認識廉頗、藺相如思想品質的可貴之處,培養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方法: 誦讀、提問、講解、質疑。 重點難(人教版)高中第壹冊文言文詳解及練習(wps文檔) 2006-3-2 9:36:51免費〔1〕作家信息:〔結識壹位名人,開通壹條捷徑〕荀子:荀子名況,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人避宣帝諱(宣帝名詢),稱為孫卿,戰國末期趙國人。
他雖屬於儒家學派,但也受到各家的影響,成為先秦諸子中的壹位集大成者。《荀子》壹書,現存三十二篇。
其中大多數是他親手所寫,小部分出於門人之手。《荀子》有唐代的楊倞註。
現(人教版)高中第三冊《詞七首》壹課的說課稿 2006-2-10 10:33:56免費壹、說大綱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根據《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對閱讀教學有專門的規定,要求本冊教材的閱讀部分,在前兩冊學習各類現代文和文言文的基礎上,集中進行文學鑒賞教學,培養學生感知、理解、品評文學作品的能力,註重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二、說教材(人教實驗版)2005 2006第壹學期八年級語文期末復習及考前模擬 2006-1-23 9:46:30免費壹. 基礎復習中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壹)現代文1. 作家作品介紹2. 常用詞語的音、形、義3. 課文的基本內容4. 課後練習(二)文言文1. 作家作品介紹2. 常用詞語的音、形、義3. 課文的基本內容4. 課後練習5. 背誦、默寫阿房宮賦--教學設計 2006-1-18 15:07:45免費杜牧的《阿房宮賦》曾得到“古來之賦,此為第壹”的盛譽,長期流傳,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學習本文的主要目標,是要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命意,具體感受賦體特點。本設計突破 “讀文章——講字詞——譯文句”的傳統教學程式,抓住中心,運用現代教學媒體,針對本課教材集文言文與詩歌於壹身的特點,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法和誦讀法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和藝術特色。
(有圖片,制作精美。)(人教版)初壹文言文復習 2006-1-12 16:35:56免費壹 默寫1 ,山島竦峙。
2 海日生殘夜, 。 3 ,淺草才能沒馬蹄。
4 稻花香裏說豐年, 。5 《錢塘湖春行》中的頷聯是25 《世說新語》 2006-1-6 15:36:57免費○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人教版-《2005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選萃》 2006-1-6 9:56:02免費2005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選萃(壹) 題壹:海南省(課改區)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20——23題。
(15分) (甲)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陳涉世家》教案 2005-12-21 11:51:42免費教學目標: 1. 了解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經過及其歷史意義。
2。.。
7. 文言文教學要求是不是就是文言文閱讀教學要求看來在這裏只有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如果按照文言文教學要求,那麽就得重新設計教材,小學就開始對文言結構了解,初中進入各類文言文寫作訓練,大學就是要求以文言文撰寫各類文獻.顯然,意味著全國所有的師資全部得再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目前根本辦不到.所以只有可能是進行閱讀教學.所謂閱讀教學,就是通過記憶方式對各類重點掌握的詞匯了解,然後可以在各類簡單的文言文中可以理解、了解其大概意思,以達到基本可以閱讀簡單文言文的效果.這是目前唯壹可以采取的模式,優點是當前的師資完全可以滿足,不產生負擔.根據以上的分析,開展文言文閱讀教學就應該從:編寫循序漸進的教學提綱、按照不同時代選擇文章教學、掌握基本實詞和虛詞、重點訓練和加深對考點詞匯的理解、加強學生對斷句詞匯的掌握等方面展開.關於文言文教學基本不可能,涉及整個教育的系統變革、教材變革、文化變革、課程設置變革等,因此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