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在中國歷史上,從南宋到金的時期,氣候是怎麽變化的

在中國歷史上,從南宋到金的時期,氣候是怎麽變化的

在中國歷史上,從南宋到金的時期,氣候處於寒冷期。此間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結冰,冰上可以通車,1110年、1178年福州荔枝兩度全部凍死。

在西北中國與東南中國之間,古長城沿線大體上與農、牧區自然分界線相吻合。早在1121年,道士丘處機北過張家口第壹隘口野狐嶺時吟詩曰:“登高南望,俯視太行諸山,晴嵐可愛。北顧但寒沙衰草,中原之風自此隔絕矣。”《遼史·營衛誌》亦雲:“長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宮室以居,城廓以治;大漠之間,多寒多風,畜牧畋魚以食,皮毛以衣,轉徒隨時,車馬為家。此天時地利所以限南北也。”這種地理環境決定了中國歷史上農、牧分區和農業民族與遊牧民族的對峙,兩種經濟、兩個民族既相互和平交往又相互兵戈以待。每當寒冷期代替溫暖期之時,總有大規模的遊牧民族向南方溫潤的地區遷徒,中原地區的農業王朝便面臨著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挑戰。其中公元400年左右的“五胡亂華”,公元1200年左右,契丹、女真和蒙古族的接踵南下,以及公元1700年左右滿族入關,是農牧民族軍事沖突的最典型事例。中原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戰和關系始終是影響和制約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壹個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