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歌中虛實結合的作用

詩歌中虛實結合的作用

虛實結合在古詩詞中有何重要作用? 關於虛實的重要作用,清朝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說得很精辟:“文章非實不足以闡發義理,非虛不足以搖曳神情,故虛實常宜相濟也。”鑒於詩詞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詩人謀求虛實結合,虛實相生,趣味、詩韻俱存,使其內涵豐富,外延無邊。如唐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肅宗寶應元年(762)冬十月,唐王朝官軍破賊於洛陽。次年春,杜甫正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臺),忽聽官兵捷報,詩人欣喜若狂,寫下這首生平唯壹的壹首歡快的詩。 它前兩聯寫實。詩人初聞蜀中大地“收薊北”,意味著盤踞八年的“安史之亂”老巢被摧毀,杜甫禁不住“涕淚滿衣裳”!這是悲極而喜而又喜極而悲!他回頭看看與自己壹同飽受戰亂苦難的妻子兒女,她們哪裏還有愁雲?遂卷起詩書,與家人同喜同樂!“收薊北、涕淚滿衣裳、卻看、漫卷詩書”都是突然之間“喜欲狂”的生活真實! 後兩聯寫虛。我們“放歌”、“縱酒”歡慶勝利,***慶失土的收復;我們煥發青春,返老還童,與年少的兒女作伴還鄉,告別流離失所的生活。詩人雖然此時身在異域,思緒早已鼓翼而飛,沿著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峽入長江,再出巫峽至襄陽,轉向洛陽還故鄉。詩人回家暢想曲的節奏輕快、和諧,地點轉換讓人目不暇接!此時杜甫的感情,如洪峰叠起,向前奔湧,壹瀉千裏啊! 假如沒有這兩句虛筆,壹路實寫到底,就難以表現詩人乍聞勝利消息時的喜極心情和急欲趕路返鄉的願望!此詩之所以被譽為“杜甫生平快詩”,關鍵之壹在於虛實妙合!虛寫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貞《藝苑卮言》所雲:“前疏者後必密,半闊者半必細,壹實者壹必虛。” 曹操《觀滄海》全部虛實相生的語句和作用分析如下: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生機盎然之感.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六句寫實 真實描繪了山島和海水的景象,寫的全是現實中的景. 蕩漾的海水和聳立的山島,動靜相襯,顯示了大海及周邊的壯觀景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四句虛寫.以豐富的想象力,描繪大海的浩蕩無際.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偉氣概。 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虛實結合,借景抒情.想見作者誌向之高、氣魄之大、胸襟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