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唐·李商隱《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裏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宋·蘇軾《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宋·範成大《重陽後菊花》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壹日花.
宋·陸遊《九月十二日折菊》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開遲愈見淩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菊韻〕--李師廣--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盡風流寫晚霞;信手拈來無意句,天生韻味入千家.
〔秋聲〕--風子--
廊下階前壹片金,香聲潮浪湧遊人.只緣霜重方成傑,梁苑東籬***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獅龍氣象竟飛天,再度輝煌任自威!淡巷濃街香滿地,案頭九月菊花肥.
晉·陶淵明《和郭主簿》: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還持今歲色,復結後年芳.
唐·杜甫《雲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唐·白居易《詠菊》:
壹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吳履壘《菊花》
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
墮地良不忍,抱技寧自枯.
宋·梅堯臣《殘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宋·朱淑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金·元好問《賦十月菊》
秋香舊入騷人賦,晚節今傳好事家.不是西風若留客,衰遲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滿籬根始見花,卻從冷淡遇繁華.西風門徑含香在,除卻陶家到我家.
宋·楊萬裏《詠菊》
物性從來各壹家,誰貪寒瘦厭年華?菊花白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園三徑吐幽叢,壹夜玄霜墜碧空.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董必武《賞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