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品讀《詩經》之《雍》

品讀《詩經》之《雍》

詞句註釋

⑴有:語助詞。來:指前來祭祀的人。雍(yōng)雍:和諧貌。

⑵至止:到達。肅肅:嚴肅恭敬貌。

⑶相:助。這裏指助祭的人。維:是。辟公:指諸侯。

⑷穆穆:容止端正肅穆貌。

⑸於(wū):贊嘆聲。薦:進獻。廣:大。牡:指大公牛等雄性牲口。

⑹相:助。予:周天子自稱。肆祀:陳列祭品而祭祀。肆,陳列。

⑺假:大。皇考:對已死去父親的美稱。

⑻綏:安,用如使動。予孝子:主祭者自稱。

⑼宣哲:明達聰智。人:臣也。

⑽後:君主。

⑾燕:安。指周國治民安,上天無災異降臨。

⑿克:能。昌:興盛。厥後:其後,指後代子孫。

⒀綏:安。壹說同“賚(lài)”,賜予。眉壽:長壽。

⒁介:助,佑。繁祉(zhǐ):多福。

⒂右:通“侑”,權酒食之意。壹說即“佑”,指受到保佑。烈考:對已故父親的美稱。烈,言其功。壹說光明。

⒃文母:指有文德的母親。舊以為指 周文王 之妃 太姒 。

《雍》這首詩出自《詩經·周頌》,是周代天子在祭祀宗廟儀式完成之後撤去祭品時演唱的樂歌。漢代劉向認為,此詩應創作於周武王時期。而朱熹則確定此詩為周武王祭祀周文王後撤祭時所演唱的樂歌。

《雍》全詩只壹章,***十六句,其主要內容有

(1)描述君臣的容止。詩中的前四句用“雍雍”、“肅肅”、“穆穆”描述正在趕來的和已經到達的諸侯卿士的儀容,以及早已等候的天子莊嚴肅穆的神情,非常傳神。

(2)敘述諸侯、卿士隨天子祭祀的舉動。詩中的第五、第六句則敘述了祭祀開始後,天子和助祭的諸侯壹起,將壹頭肥大的公牛作為犧牲擺放妥當。

(3)歌頌先王之德行與功業。詩中第七至第十句則是歌頌先王偉大光明,能夠安撫孝子的心靈,君主群臣能文能武品德賢明,能夠長久保有自己的國家。

(4)向先王祈求保佑和福祉。詩中的最後六句則是主祭的天子在獻上祭品,唱完頌歌之後祈求祖先能夠降下福祉,保佑自己的子孫後代福壽安康,社稷萬年長。最後兩句則是天子在提完要求之後,請先王和母後來歆享這豐盛的祭品。

這首詩表現的祭祀場景是父母同祭的,因此詩中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之類的詩句。但是“文母”的陪襯作用是很明顯的,這是父系社會的必然現象。整首詩以“既右烈考,亦右文母”這兩句結尾,在《詩經·周頌》中是絕無僅有的案列。天子祭祀時再壹次勸自己的父母歆享祭品,也表明祭祀就要結束了,祭品就要撤走了。同時也顯示這首詩就是撤去祭品時演唱的樂歌。

這首詩講到的另壹個重要內容就是諸侯助祭。諸侯國的國君作為周天王的臣子,在周王朝有重大事務的時候,是有襄助義務的。這次的諸侯助祭就是其中的壹例。

當時的周王朝雖然不能像後世中央集權帝國那樣對全國進行嚴格地控制。但是天下諸侯大部分由周王朝分封,而且都是自願宗周,因此諸侯們必須要盡到做臣子的職責和義務。諸侯們要盡的義務有很多。例如,按照禮制規定要向王室納貢,發生戰爭或叛亂時諸侯要帶兵勤王,或者代天子征伐、幫助天子築城等,這些都是實質性的職責和義務。

諸侯還有壹些職責和義務是禮儀性質的,比如本詩所說的諸侯助祭,就是其中的壹個。對於天子和諸侯卿士們來說,這其實是個面子工程。但是諸侯隨天子助祭並不是空著手來的,壹定要帶壹些土特產來進獻給天子。當然,當天子祭祀宗廟的儀式完成之後,是要對參與助祭的諸侯和臣子進行賞賜的,所以諸侯助祭是不會吃虧的。因此,即使後來周王室的影響力衰微了,但是像助祭這種場面事和面子工程,諸侯們還是很樂意參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