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
王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俯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壹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裏。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晨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淩雲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誠,恭疏短引,壹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滕王閣序》譽滿天下,為千古辭賦名篇。賦者,鋪也,鋪采手離文,體物寫誌也。“辭”本指楚辭。“賦”為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壹之文體。又曰楚辭乃詩,賦乃文。詩長於抒情且能入韻入樂。賦乃誦的始意也。賦長於鋪陳描述事物。賦與詩之不同處在於,詩多以直露,多以鋪陳手法體物而寫描。賦多含蓄,多用比興手法抒情而寫意。中國辭賦是漢語言的精華,是其最美好的辭格賦體古典形式。目前辭賦她還沒有近體詩詞那樣的大眾面的培育基礎,沒有出現象“唐宋勝景”那樣的發展之旅的跡象。辭賦要想沖擊時代發展的高峰,必須承襲和註入漢字的獨特表現力和豐富內涵。
中國辭賦正在悄然興起,在網絡傳播上也正在發育《中華辭賦網》、《中國辭賦詩歌網》兩個比較專業的網站,還有陽光社區--雲南大學生《詞賦》專版等,讓中國辭賦百(多)花齊放,百家爭鳴,讓中國辭賦這顆詩詞文化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永遠耀放出奪目的光彩。中華上下五千年之文明,文字更乃源遠流長,古代甲骨文到唐詩宋詞元曲,古文運動到新文化運動,詩歌辭賦到自由體詩歌與小說。皆時代可造成辭賦之壹種或雄渾或壯麗或悲壯或抑郁的氣勢。(引自:張友茂文論·辭賦與時代認知之散說)《詩經》和《楚辭》是我國文學史上巍然屹立的兩座高峰,代表著先秦詩歌辭賦的最高成就,乃為後世文學以深遠的影響。
漢賦以誇張鋪陳為特征,已經演變為壹種介於詩文之間以狀物為主要功能的特殊文體。這種辭賦,成為漢代文人之正宗和主流。東漢時代大賦的崛起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及其後期抒情小賦的勃興,其在內容上都有著時代性上的文學時空轉換,西漢後期大賦模仿風習之成風,融會於社會時代形象之中。
兩漢的許多大賦作家同時又是文字學家,如司馬相如、揚雄、班固等。東漢中至漢末大賦創作減少,抒情小賦興起,即是漢賦的衰落,也是漢賦的轉型。明清兩代受各個時期的文學發展、嬗變和文藝思潮趨動,文學的歷史分期也有其時代思想特點,這個時期的辭賦由是也就產生和湧現了壹些辭賦的新特點和新題材。壹篇好的辭賦必然是:語言精練,簡約含蓄,雋永傳神,辭詞典雅,用典生動。漢賦乃有韻之散文,散韻結合,事以鋪敘。在漢武、宣、元、成帝時代,漢賦達到全盛期。寫法上大多豐辭縟藻,窮極聲貌而大肆鋪陳,為文治武功歌贊與諷諫之意。魏晉南北朝是繼戰國“百家爭鳴”以後歷史上又壹個思想解放之時代。
玄學之興起,佛教之興盛,道教之風行,亦是文的重要發展階段。時之辭賦、駢文與散文在藝術形式上比壹般駢體文,更蘊寓著其時代的文化嬗變。其使藻飾、聲律、駢偶、用典這四種修辭手段被大量地使用,語言也特別工整精麗。藻飾、駢偶、聲律、用典,成為普遍使用的手段。以曹氏父子為中心之“鄴下集團”,以阮籍、嵇康為代表之“竹林七賢”,以陸機、左思為代表之“二十四友”,以沈約、謝朓為代表之“竟陵八友”等促進了文學亡興盛,促成新的文學之現象產生江南風格文學之多樣化。建安文人胸襟開闊、抱負遠大、質樸剛健,人生通脫,直抒胸臆、形成了建安詩歌所特有的婉約與悲涼之慷慨風貌,並確立了“建安風骨”之美學風範。王粲《登樓賦》情景交融,曹植《洛神賦》理想曲折,向秀《思舊賦》欲吐還忍,阮籍《大人先生傳》鋒芒畢露。範曄《後漢書》駢體論贊,劉勰《文心雕龍》乃駢體之文論巨著。陶靖節在辭賦散文諸方面取得高出時輩之成就,其最負盛名當是《歸去來兮辭》與《桃花源記》。齊梁新變,四聲協調,趨向格律,有韻曰文,無韻曰筆。江淹《別賦》、《恨賦》,情為主線,布局空間,追求新變。孔稚圭《北山移文》俳諧嘲弄,賦詩化彩。充滿趣味。又丘遲、吳均、陶弘景之山水文字,皆清朗疏樸,清新優美。又謝靈運之山水賦新,重巧清似。又顏延之之駢文,典故繁博,修辭巧麗。其時代之賦,融樂觀、悲觀、慷慨、頹放、嬉笑、譏諷、自得、內疚,沈潛、感悟,賦式工麗均可盡意傾註於筆端。現代詩歌的崛起,有效地增強了詩的情感濃度與語言力度,造成壹種宏闊與澎湃的氣勢,使得現代自由詩歌這種詩體產生了較強的藝術表現力。並將這股熱情融會於有血有肉的生活形象之中。
中華辭賦吸納外來和時代養分,有的從我國古代辭賦中借鑒聯辭結采的特點,結合現代漢語時代規律,創造了許多新詩體式,或短句或長排,表達壯闊的思想感情,鼓舞和推動著現代詩歌歷史前進。現時有了壹大群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社會責任感的青年詩者時代詩愛。(引自:張友茂文論·辭賦與時代認知之散說)
“普天雅士***登南天第壹樓”。
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江南名樓滕王閣坐落在南贛江之濱東岸,臨江而立。“飛閣流丹,下臨無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這是王勃盛贊滕王閣的名句。滕王閣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名揚四海,序因閣流芳百世,南昌古城也因此平添不少文采風流。繼王勃之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佳話。
文學家韓愈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壹,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江西第壹樓”之譽,王勃《滕王閣序》,為不朽名篇。王勃於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王勃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全賦運思謀篇,緊扣文題。構思精絕,文氣通順暢達,而又縱橫交錯。全文***分四段,歷敘洪都雄偉的地勢、珍異的物產、傑出的人才以及尊貴的賓客,緊扣題中“洪府”二字來寫;序壹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閣秋景圖,近觀遠眺,都是濃墨重彩,寫出了滕王閣壯美而又秀麗的景色,緊扣題目“秋日”、“登滕王閣”六字來寫。全文層次井然,脈絡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謂絲絲入扣,層層扣題。
《滕王閣序》作為壹篇優秀的駢文,作者調動了對偶、用典等藝術手段,在精美嚴整的形式之中,表現了自然變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寫部分,文筆瑰麗,手法多樣,以或濃或淡、或俯或仰、時遠時近、有聲有色的畫面,把秋日風光描繪得神采飛動,令人擊節嘆賞。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壹聯,動靜相映,意境渾融,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滕王閣序》譽滿天下,為千古名篇。
江南名樓滕王閣坐落在南贛江之濱東岸,臨江而立。“飛閣流丹,下臨無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這是王勃盛贊滕王閣的名句。滕王閣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與湖南嶽陽樓、湖北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名揚四海,序因閣流芳百世,南昌古城也因此平添不少文采風流。繼王勃之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佳話。
《滕王閣序》作為壹篇優秀的駢文,作者調動了對偶、用典等藝術手段,在精美嚴整的形式之中,表現了自然變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寫部分,文筆瑰麗,手法多樣,以或濃或淡、或俯或仰、時遠時近、有聲有色的畫面,把秋日風光描繪得神采飛動,令人擊節嘆賞。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壹聯,動靜相映,意境渾融,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