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京之前,我對南京的了解幾乎為零。之所以選擇南京也頗有戲劇性,因為以前追劇《陳二狗的妖孽人生》主人公陳二狗對南京風水解說得神乎其神,讓我對南京的了解變得更加神秘。另外《古董局中局之鑒墨尋瓷》中記得藥不然、許願在遇到人生波折,對人生失去意義以後,南京某個小山坡重新生……這讓我對南京又多幾分向往。
最近因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心境比較雜亂。記著能讓我心境如此雜亂的還是三年前,那次是去看的海。而這壹次打算去南京碰碰運氣,看看能遇到什麽機緣。
笑笑給了我很多去南京的建議和想法,她從小在南京長大直到工作,對南京有著與常人不同的真實感受和情懷……深表感謝!
端午三天,我踏上了南京之行……
古雞鳴寺
素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古雞鳴寺在鬧區,被我直接忽略了,原因是不想在鬧區停留太久,但位置剛好在去紫金山的路上,想起唐代大詩人杜牧的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為首之寺路過而不進,不免覺得遺憾。
匆匆而過,古雞鳴寺並不大,錯落有致的幾間廟宇,因端午的緣故,來這裏的人特別多,大多來這裏的人心裏多少有點燒香拜佛求願的意思,今天這裏香火鼎盛。
我不是佛教信徒,我也沒有燒香拜佛的習慣。仿佛在這裏我是壹個多余的人,顯得格格不入,看到他們虔誠和真心,或許佛真能見眾生、渡眾生吧,他們是有緣人!正如所說“佛度有緣人……”我與佛沒什麽機緣吧!
紫金山
江南四大名山之壹,為“中華城中人文第壹山”,有“金陵毓秀”之美譽,古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 帶著這樣的期望,舍棄了索道而徒步上山,只是不想放過任何壹處美景。
“天文臺”、“頭陀領”……除了壹路還不錯的風景和還不錯的爬山天氣,好像只剩壹個“累”。我的世界裏只有“爬山”,我的心裏也只有“爬山”,不懂歷史與人文,讓我感覺不到這座就在我腳下。好在看看周圍的人,大多如我,心裏有了幾分安慰。
登高極目、壹覽眾山和山間偶遇的劉基洞增添了些許意外,讓我覺得此行不虛。
紫金山,壹座在我腳下,卻不懂的山,只望它日再臨,不復今日。
棲霞山
棲霞山素有“六朝勝跡”之稱,在明代被列為“金陵四十八景”之壹,有“壹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譽……千年古剎、佛學“三論宗”祖庭、佛教“四大叢林”之壹的古棲霞寺便在這裏。 棲霞山有三峰,主峰鳳翔峰;東北有龍山;西北有虎山。
壹步壹景,在曲徑通幽的山間小路穿梭,讓人心情格外的寧靜和入境,仿佛我便是山間壹樹,仿佛我便是林間壹鳥,仿佛我就是溪中壹魚……不再
是我,心中欲望與執念,迷茫與困苦,皆與當下無關。
棲霞山的美不在登高極目、壹覽眾山。而在壹步壹景、壹景壹境。歷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臨棲霞山,歷史古跡遺址80多處,薈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綠色文化、名人明俗文化、地質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這都隱藏在山林間,藏而不露,簡而不繁。
臨山而立、臨江而望、臨溪而坐……隨心而動,隨意而行,內心多了幾分清明與自在。
自在觀觀觀自在!
靈谷寺
始建於天監十三年(514年),是南朝梁武帝為紀念著名僧人寶誌禪師而興建的“開善精舍”,初名開善寺。明朝時朱元璋親自賜名“靈谷禪寺”,並封其為“天下第壹禪林”,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壹。
不知道是山間樹木隱藏了寺,還是寺藏在了山間林間。無梁殿、靈谷寺、松楓閣……山間隨處可見的百年蒼老的古樹亦如隱藏在這裏的歷史、人世滄桑,充滿著時代的年輪和歲月的痕跡……不知在上九層靈谷塔之上,壹眼望去,能否望盡人世滄桑。
臨走前,坐在廟前椅子上拿出手機在認真搜索回去的路,盯著看手機壹動不動,過來壹寺廟僧人。
問“可在手機裏找到好東西?”我便知比行已值得!
為什麽要去旅行
改變世界觀。 行萬裏路,看那些妳沒見過的風景。不行萬裏路難見天地之廣闊。
改變心境。 不同的環境下的人,心靜是不壹樣的,不壹樣的環境會給妳帶來不壹樣的心靜。壹花壹世界,壹葉壹菩提。
改變妳自己。 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覺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修行也好悟道也好,去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妳才是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