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強調暗示和聯想
象征主義向指稱性語言發起挑戰,用隱喻、象征、暗示等手段改造詩歌語言,從而大大發展和強化了詩歌語言的多義復義性和立體性,造成朦朧、神秘的效果。
C.強調通感和聯覺
象征主義主張打亂壹切感覺的界限,溝通不同感官,幻化出前所未有的境界。西方象征主義詩歌中,法國青年詩人蘭波在《元音》壹詩中首先對聯覺作了發揮,為法語的五個元音加上了色彩。波德萊爾在《契合》壹詩中,強調了三方面的“契合”或“應和”:人的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感應契合、人的各種感官的契合、心靈與感官的契合同時發生。其中講到的第二種契合就是聯覺或通感即“芳香、色彩、聲音”的“互相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