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若雲錦、薄如蟬翼的自貢竹絲扇是我國工藝品中的壹顆明珠。因為編織這種竹絲扇的技藝是由清代末年的龔爵五創造的,而且在龔家傳了四代,到現在已經有壹百年的歷史,所以,人們習慣稱自貢竹絲扇為“龔扇”。龔扇扇面是桃形,形似紈扇,是用細如絹絲的竹絲精心編織而成的。它顏色嫩黃,薄而透光,綿軟而細膩,恍若織錦,圖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鳥蟲魚,無不維妙維肖,加上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絲質扇墜,簡直玲瓏剔透,精美絕倫,被譽為巧奪天工的國寶。據說,有壹次在廣交會上,壹位很內行的英國絲綢商人居然把龔扇認成了絲綢制品。當他知道這是竹編制品以後,驚嘆地說:“自貢竹絲扇可以當之無愧地進入世界藝術瑰寶之林。”自貢竹絲扇早就享譽中外,1956年就獲得出國展覽獎,中美建交後,它被送到美國展出。如今,它已經暢銷世界五十多個國家,深受各國人士的歡迎。龔扇的第二代傳人龔玉璋,把原來用的幾種篾刀改制成剖、刮、挑、撥等各各功能的工具十多種;在編織手法上,他也把原來的單純的“人”字編織法擴展為點、線、破、十字等新工藝。龔玉璋對材料也很考究,要用陰山上、葉小節長、春筍秋材的“壹年青”黃竹,黃竹砍下來以後,要經常用清水灌養,再用特制的工具勻花、刮青、起薄、清刮,最後成纖細如發絲、薄透為蟬翼、柔如韌如絹綢的竹絲,壹把竹扇往往要用壹千多根竹絲。他可以對照名家書畫編織,達到名手臨畫的程度。編出的動物可以分老幼雌雄,編出的人物以看出喜怒哀樂。
龔扇傳人的第三代碾長榮和龔玉文。他們很好地繼承了祖傳技藝,在扇面造型上、圖案題材上、藝術風格上和色彩的運用上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龔長榮編的“嫦娥奔月”和“奔月”,在1978年全國工藝美術展上受到贊揚,“嫦娥奔月”還在1981年3月在美國費城展出,獲得好評。龔玉文創作的《薜濤制箋圖》榮獲1979年四川省技藝人員代表大會唯壹的壹個壹等獎。
自貢竹絲扇是四川省自貢市久負盛名的特產,是我國工藝品中的壹顆璀璨明珠。自貢竹絲扇編織技藝由清代末年的龔爵五始創,因而自貢竹絲扇又被稱為“龔扇”。自貢竹絲扇扇面為桃形,是用細如絹絲的竹絲精心編織而成的。自貢竹絲扇顏色嫩黃,燦若雲錦,薄如蟬翼,圖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鳥蟲魚,無不形象逼真,維妙維肖,配以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絲質扇墜,確是精美絕倫,堪稱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