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譯文:美人虞姬自盡在烏江岸邊,戰火也曾焚燒赤壁萬條戰船,將軍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門關。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二首·其壹》
譯文: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裏征人未回還。
山壹程,水壹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納蘭性德《長相思·山壹程》
譯文:將士們不辭辛苦地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裏都點起了燈。
寧為百夫長,勝作壹書生。——楊炯《從軍行》
譯文:我寧作百夫長沖鋒陷陣,也不耐守筆硯做個書生。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範仲淹《漁家傲·秋思》
譯文: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時的眼淚。
壹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戚繼光《馬上作》
譯文:壹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帶著兵器騎著戰馬在疆場上度過的。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屈原《國殤》
譯文:戰士手持吳戈身披犀甲,敵我戰車交錯刀劍相接。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
譯文:林中昏暗風吹草動令人驚,將軍夜中搭箭拉弓顯神勇。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譯文: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墻;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壹片金光閃爍。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譯文:劍門外忽傳收復薊北的消息,初聞此事分外歡喜淚灑衣衫。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劍門外忽傳收復薊北的消息,初聞此事分外歡喜淚灑衣衫。回頭看妻兒的愁雲頓時消散,隨便地收拾起詩書欣喜若狂。日頭照耀放聲高歌痛飲美酒,明媚春光陪伴著我返回故鄉。快快動身起程巴峽穿過巫峽,我穿過了襄陽後又直奔洛陽。
註釋:聞:聽說。官軍:指唐朝軍隊。劍外:劍門關以南,這裏指四川。薊北:泛指唐代幽州、薊州壹帶,今河北北部地區,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涕(tì):眼淚。卻看:回頭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還有壹點的憂傷?愁已無影無蹤。
李賀《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譯文: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墻;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壹片金光閃爍。秋色裏,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沈。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註釋: ⑴雁門太守行:古樂府曲調名。雁門,郡名。古雁門郡大約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與北方突厥部族的邊境地帶。⑵黑雲:此形容戰爭煙塵鋪天蓋地,彌漫在邊城附近,氣氛十分緊張。摧:毀。甲光:指鎧甲迎著太陽發出的閃光。金鱗:是說像金色的魚鱗。這句形容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⑶甲光:鎧甲迎著太陽閃出的光。甲,指鎧甲,戰衣。向日:迎著太陽。亦有版本寫作“向月”。向:向著,對著。金鱗開:(鎧甲)像金色的魚鱗壹樣閃閃發光。金:像金子壹樣的顏色和光澤。開:打開,鋪開。⑷角:古代軍中壹種吹奏樂器,多用獸角制成,也是古代軍中的號角。⑸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這裏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現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戰場血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