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春天播種下壹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壹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原文: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作者:唐·李紳
擴展資料:
中唐詩人李紳 (772—846) 生活在李唐王朝由盛轉衰時期,眼見各級貪官汙吏、各地土豪劣紳對農民的剝削壓榨日益苛重,作為頭腦清醒、具有良知和正義感的知識分子,他用《憫農》詩加以揭露社會的黑暗,寄寓了作者強烈的悲憫之情。此詩題為“憫農”,明白告示了作者的創作動機和詩作的感情傾向。
如果說,詩的上壹聯句是側重寫人們面對自然成功地認識、運用其規律,獲得預期的成果,遂可使自己生活得到溫飽、富足。那麽,下壹聯句則是寫面對社會,反映了社會生活中不合理的醜惡現象。在漫長的私有制社會裏,剝削者、食利者的貪欲揮霍、驕奢淫逸,總是無法抑制,難以排除的;相反,這些卻會千方百計、花樣翻新、無孔不入地在社會上蔓延和傳播。